第277章 眼界大开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umixs.info

    “这固然有皇上的责任,但也要怪满朝文武没了气节,疏于整备训练。”韩金镛似有些气短,执意还要争辩。

    “我说了这么多,你还不明白么?以你的聪明才智,稍稍动动脑筋就能明白,朝廷根本不会在满朝的文武中,培养发觉出治世能臣。因为治世能臣只有在皇帝昏庸、朝纲混乱时才会出现,力挽狂澜于既倒。可是,自康雍乾盛世以来,历朝皇上都自忖圣明,又怎会允许有能力的官员出世?这不是打自己的脸面么?”张海萍说道,“正是如此,所谓的儒生不再以守护公序良俗为己任,而是被强大的统治抽去了灵魂;所谓的武将不再以保境安民为己任,而是在花天酒地中迷离享受。尽管如今,朝野中仍旧有不少具备能力的士大夫,可是你仔细观之,净是些有才华而无思想、有能力而无操守、有追求而无胆识的庸碌之徒,他们除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满足自己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外,再不关心别的。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没有这样的人才么?却是因为时局不允许这样的人才出世罢了!”

    “你……”韩金镛心思微微动荡,有些激动的说道,“张海萍,你不能这样说!”

    “你知道马嘎尔尼对你所忠心耿耿的朝廷,做出了什么结论么?”张海萍说道,“马嘎尔尼说,‘在皇帝统治下的中国,它目前所处的状况,是一小撮鞑靼人对亿万汉人的统治,自从他们征服整个中国后,至少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状况并没有改善,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是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发展艺术和科学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却在沦为更纯粹的半野蛮人!’”

    “放屁!”韩金镛听不下去了,他“轰”的一巴掌拍在桌子上,站起身在张海萍的秀阁里来回行走。

    张海萍以为韩金镛暴怒之下要踢门而出,从此再不进这间屋子。

    韩金镛却没有离去,他只是在踱步行走,似乎暴怒之下,却有意犹未尽之意。

    “韩金镛,我并非是要打击你,也不是要诋毁我思之念之的国家,我只是把我所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尽量客观、真实的呈现在你的面前,便于你来思考!”张海萍说道,“韩金镛,你是读尽中国史书之人,你兴许有个理解。你自个儿仔细琢磨琢磨,实际上,道光年间中英因鸦*片开战以前,中国三千年未曾有过大变。然而那场战争之后,中国却几乎每十年就迎来一次变化。这证明已经有开明之士看到了这种趋势,只是在如此的环境中,这样把国家改良至更好的改变,根本无从谈起。”

    “你的意思是,让我对欺负中国的洋毛子不管不顾不问,任凭他们蹂躏我们的同胞,任凭他们分裂我们的疆土?”韩金镛问道。

    “不是,断然不是!”张海萍说道,“我对义和拳了解不深,但大体也是知道,义和拳前一阵子是反抗过朝廷的。他们的本意是为了抗击洋人,更是为了‘改朝换代’。他们想取而代之,自己在王位上坐个百八十年,然后等着新一波‘义和拳’式的势力,再把它们从王位上赶下来!可是,现在义和拳想取代的朝廷,有被洋人取代的风险,再加上朝廷一点点手腕,义和拳这才从朝廷的第一威胁,变成了朝廷的第一卫道士。”

    “不是,不是,断然不是,我只是想保护老百姓,免遭战火涂炭。”韩金镛使劲摇头,直说,“我可没想做在宝座上当皇帝,更没想由此高官得坐、骏马得骑。”

    “是,你韩金镛是个什么人,我张海萍当然清楚。可是,义和拳的存在,却说不出是在保护平民,还是在维系朝廷。如果说,义和拳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朝廷,那你愿意么?你愿意保护这个朝廷么?”张海萍向韩金镛问道,“兴许你听说过这个英吉利人,叫赫德,他管辖着大清的海关,虽说贪污敛财,收获颇丰,但至少每年给朝廷大把的收入。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收入,才有了你口中的‘同治中兴’,才建立起了北洋、南洋和粤闽三支水师舰队。这三支船坚炮利的铁甲舰队,曾经在大洋中所向披靡。可是至此,便没有了更新换代。不是没有钱更新换代,而是慈禧老佛爷,把这笔用来给舰队更新换代的钱,挪用到给自己庆受的仪式中。也正是在这个时机,你口中的‘倭国’日本人,从美利坚国更新购买了铁甲虽然不厚重,但航速更快的炮舰,那艘炮舰的名字叫‘吉野’,对,就是重创北洋水师的那艘‘吉野’,而那艘‘吉野’,美利坚人原本是打算卖给中国的。”

    “竟有此事?”韩金镛听了张海萍的话,瞪大了眼睛。

    “我告诉你,韩金镛,这就是你心心念念的那场甲午年中日大战的失败原因,在于日本的诡计多端,更在于朝廷自己失去了判断。”张海萍的话掷地有声,“赫德在于英吉利的通信中有记载,慈禧老佛爷一天的生活费,约为纹银四万两,这个数据是什么概念?宫廷半个月的开销,就能买一艘‘吉野’,两个月的花销,能买一艘超级主力舰,一年的花费,可以新装备一支,在世界上排名前六的海军舰队。可是,这笔钱,朝廷又用来干什么了呢?自定鼎中原以来,两百多年的荣华富贵和游手好闲的生活,早已经把这个高居统治阶层的少数游牧民族,腐烂至无可救药的地步了!”

    “唉……”听了张海萍这一番话,韩金镛当真是可悲可叹,叹息自以为是目光远大,实际却短浅,叹息自以为可以力挽狂澜,实际上则是釜底抽薪。叹息自认为了解张海萍,今日却在张海萍的话中大开眼界。

    正当韩金镛踌躇之际,门外,有声音高声呼唤。

    “少侠客,在么?快来,放下手中之事,吕祖堂刘十九爷正等着您呢!”有义和拳拳民高声呼喊。

    “这个,想必是又有急事了,我……”韩金镛说话,有些吞吞吐吐,他现在不知自己是当去,还是不当去。

    “韩金镛,我说这番话,不是为了打消你的积极性,更不是为了釜底抽薪,只是想让你更冷静的看到这事情的全貌!”张海萍说道,“你要知道,所谓的‘扶清灭洋’,你扶的是个什么‘清’,灭的是个什么‘洋’。我再说一句掏心窝的话,你得有所警觉,未来事态的发展,兴许并非如你所愿。真若到了那般境地,还请你不要太过失望!我真怕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如若不然,你会被击垮的!”

    张海萍的话,让韩金镛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张海萍担心的状况,究竟是什么状况?自己堂堂“少侠客”,究竟会被什么样的境况击垮?

    “少侠客,您抓点儿紧,刘十九爷说,叫您赶紧回去,说是事态紧急!”门外的拳民又催。

    “去吧,你不必担心我们父女,我已经得以逃生,我和我父自然会在这争斗其中幸存。”张海萍微然一笑,说道,“你韩金镛知道,我不是‘二毛子’!”

    韩金镛走了,他未曾想到,此次一别,竟然又成了生离死别。张海萍只是个浸淫了西洋文化的女青年,终于还是被视为了“二毛子”。

    也正如张海萍所言,韩金镛最终被击垮。

    而张海萍之死,便成为击垮韩金镛的最后一枚子弹。

    “他们当时是不敢打的!”韩金镛听了张海萍的话,心里生出一股豪迈之情,说,“真若讲打,那个时代的战力,可以轻而易举的把英吉利压成齑粉!”

    “是啊,有时候,一株参天大树的倒下只源于一群白蚁。有的时候,一座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倒塌,只需要耗时等待!道光年间,我们哪还有还手之力呢!”张海萍说道,“你兴许不知道,当年英吉利、法兰西的联军未遇顽抗,直捣攻入紫禁城,用最原始的榔头、凿子打开了紧锁的国宝库,却发现,当年马嘎尔尼送给乾隆爷的洋枪、洋炮,仍然锁在仓库里,那些西洋枪炮经历几百年,积了一层厚厚的尘土,可即便如此,那些枪炮仍然是最先进的火器,与联军手中所持的武器并无二致。盛世之中,如果我们能把这些西洋的玩意儿好好消化加以利用,又怎会在之后成为洋人欺侮凌辱的对象?这究竟是皇上的圣明,是皇上的傲慢,还是皇上的昏庸?”

    “光绪帝不是昏庸,他只是没赶上好时候,没有赶上合适的时机,该怎么干,他其实心里都有点子,只是内忧外患,新政不得已施行!”韩金镛说道,“可是尽管如此,前些年的‘光绪中兴’,还是给老百姓带来好处的!”

    “真带来好处了么?所谓的盛世,只有一个标准,那便是‘内无内患’‘外无强敌’。历史上,这样的盛世只有在唐代时出现过,剩下的,哪一个朝代不是被内忧外患所左右,人人自危!”张海萍摇摇头,她有些无奈,在她看来,韩金镛头脑中的思想,实在是太陈旧、太腐朽了,实在是没有一点先锋、进步的痕迹,在这个乱世之中,还保持如此陈腐的观念,实在是不应该。

    “康雍乾盛世,也是这样的标准!”韩金镛说道。

    “乾隆年间,英吉利首次来觐见,为乾隆爷贺寿!”张海萍说道。

    “马嘎尔尼!”韩金镛说道,“他当时,也因为见了盛世而折服!”

    “没错,就是他!”张海萍点点头,“但他的折服,只是表现在面见皇帝面前,内心深处,对他所看到的那个朝廷,却是自心底里嗤之以鼻。我所读的那几本小书,是他的副使斯汤东写的,书中记述,盛世之中的康雍乾时代,确实是世界的中心,即便不是中心,仍然占据支配地位,掌握着整个世界三分之一的财富。可那又怎么样呢?马嘎尔尼亲自体会到了朝廷官员的傲慢与无知,体会到了皇上施政的暴力,体会到了百姓的贫苦,所谓的盛世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他感到了失望而愤怒。书中还写,马嘎尔尼因为此次出访,得出了结论,不使用武力,便没法子打开中国的大门。也正是源自那次出使,马嘎尔尼从对华的温和派转为主战派!”

    张海萍的话匣子这就彻彻底底的打开了。

    “虽然我上的是女校,接触的是西学,但骨子里,我是个中国人,既然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爱自己的国家的。在你们男人的眼中,我只是个女流之辈,但纵然是个女人,我也有自己的家国情怀。”张海萍说道,“可是,这个朝廷真的值得我们去爱么?或者说,时局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真的就完完全全要归咎到洋人身上么?你觉得,这个朝廷又要在其中负多大的责任?”

    “朝廷不力,自是要负责任的!”韩金镛说道,“这一点,我倒能看穿!”

    “恰恰相反,康雍乾盛世兴许确实有如此的痕迹,但这样的盛世却只持续了三代!再往之后呢?天津人土语,叫‘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是或不是?”张海萍说道,“韩金镛你先别着急反驳我,你听我说,我在日本的时候,曾经读到过基本由英吉利、法兰西的士兵亲撰的小书,讲的无非都是些当年在中国打仗时的见闻。我的洋文绝对没有到熟练掌握的程度,但粗读那基本小书,稍稍会意,心里便如同被针扎一样的难受!”

    “书里写了什么?”韩金镛问。

    “那成何体统!”韩金镛听了张海萍的话,不以为然。

    “是啊,那成何体统。机智如你,经过发展千百年的礼教的驯化,权且把皇上看的比什么都重,何况那些普通老百姓呢,更是把皇帝视为神明。可实际上呢?皇上是神明么?他也会生老病死,也会从年轻力壮变得年老力衰,大自然的规律告诉我们,甭管是皇上,还是太子,他们都是普通人,绝不可能万万岁!”张海萍说道,“他们也许是圣明的,也许是昏庸的。我们的祖辈运气好,赶上了圣明之君,一辈子都有食物果腹,我们的运气相对不好,就要被昏庸之君的懒政、庸政所累,甘愿被洋人欺负么?”

    韩金镛心里暗暗想到,既然如此,张海萍所见的、所学的、所读的,兴许就不是假的。我姑且听她说上一说,看她究竟在外洋学到了些什么。

    想到这一层意思,韩金镛点了点头。

    “对你而言是盛世荣光,在我看来,那却是个饥肠辘辘的盛世,一个饿殍遍野的盛世!”张海萍微微摇摇头,说道,“如果横向对比乾隆时代世界的发展,你会发现,所谓的康雍乾盛世,是一个只有生存权,却没有发展权的盛世。是时,是中国人历史上民众权益被剥夺的最彻底、意志被压抑的最萎靡的时代,所谓的‘盛世’,是个饥饿的盛世,是个僵化的盛世,是朝廷少数人为了维持统治而设计出的盛世。那个‘盛世’之中的人,只被允许有肠胃,只被允许吃饱饭,而不被允许有头脑,不允许他们思考。只有如此,大清的衙门才能屹立万万年,稳固万万岁!可是同时代,你最诟病的英吉利人,他们在干什么,你又知道么?”

    “不知道,想必是在打仗吧!”韩金镛说道。

    “有这一层意思,他们确实打过仗,但打仗不是为了巩固皇帝的龙椅,而是为了把皇帝的权力分散到民间,文明的孕育不只在民间,更在朝野。正是那个时候,他们的产业、技术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业、农业的收入几百倍、上千倍的发展,财富滚滚而来。焚烧圆明园的英吉利如是,法兰西也是一样。”张海萍说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话你耳熟么?在你读过的经史子集中,与之类似的话不只被提过一次,然而实际上,先甭说你看到皇上,单单是个提督、总督之类的官员,就要被吓得唯唯诺诺,仿佛铁笼里的野兽,时刻都是战战兢兢。而在当时,被关进笼子里的,却从百姓换为了他们的皇帝,他们的皇帝在制度的笼子里,被约束的战战兢兢。如果他们的皇帝不能为民谋利,那么子民随时可以罢黜了这皇帝。”

    “韩金镛,我不敢说学贯东西,但有些东西你或许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实际上,我也只是道听途说。但这其中的每一层,都有它的证据,证明了确实存在,证明了我们中国人和洋人们的差距,归根结底还是在朝廷上!”张海萍脸上露出了认真的表情,说道,“如果真要说这个差距是从何产生的,我要把时间推回到乾隆年间!”

    “康雍乾盛世,那是最大的荣光!”韩金镛说道。

    韩金镛本来是不愿意相信张海萍的,确切的说,是不愿意相信张海萍在倭国看到的那些书籍史料。

    但张海萍毋庸置疑的表情,让韩金镛忽而发现,张海萍对她所看到的内容深信不疑。

    在韩金镛还在弱冠孩提时,张海萍吃过的、见过的就比韩金镛多,因为家境的不同、境界的不同,张海萍对事物的理解,也与韩金镛截然不同。

阅读金镛慕侠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随机推荐:打脸是门技术活炼明大秦之万代帝王都市之最强仙道重生之追爱少女火影之超级副本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