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松江特区(中)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umixs.info

    正在河南洛阳一带作战的高迎祥,永远记得崇祯五年、西元1632年六月初六的黄河决口场面。

    如同一场噩梦,萦绕他多年。

    那天高迎祥同学带着6000多名战士摆脱大明铁血杀神曹文诏的追击,坐着羊皮筏子,嘿哟嘿哟滴渡过黄河之后,正在岸边如秃子脑袋的草地上休息,跟随他多年的枣红马悠闲的啃食着并不多的青草。

    很多战士用竹竿打捞从上游漂下的牛羊猪狗尸体,然后拖到岸边,挂在柳树枝上开肠破肚。

    闻腥逐臭的苍蝇围绕着尸体飞舞,怎么赶也赶不出去。

    河堤之上,血腥。暗红色的血液流入波澜不惊的黄河里。

    行船多年的老船工认为这样做不吉利,是在亵渎河神。不过对于这些杀人不眨眼的秆子们,老船工可没有惹他们的勇气,收拾了小船之后,远远的向高处走去。别人死活,自己管不着,但首先要保全自己。

    虽说高迎祥和那些高级将领,一再禁止战士们乱吃那些不洁净的肉类,,但是见大家饥肠辘辘,也只好听之任之。

    没有军粮的时候,他们也曾吃过叫人的两脚羊,如同非洲草原上的食腐动物鬣狗,没有什么不能吃的。

    阳光白的刺眼,照的高迎祥有些发晕。

    空气中开始弥漫着血腥味,干涸的土地刮着黄色的旋风,似乎有鬼魅在作祟。

    “奶奶个熊,陕西那边都下雨了,河南这边竟然是滴雨未落,这贼老天那就是想饿死河南人.”高迎祥骂骂咧咧,从亲兵手中接过水壶,猛灌了几口,“虽然说河南人不怎么样,可你也不能做的太绝。”

    黄色的旋风刮过来,风中有个凄厉的声音在咆哮,“高闯王,旱灾算什么?黄河龙王发威,那才算绝呢。”

    高迎祥揉揉眼,旋风已经远去,“草泥马,今儿个真是日了狗。”忽然,隐隐觉得大地有些震动,直觉告诉他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吩咐下去,让兄弟们离那边远一点.我瞅着黄河水有点不对头.”

    亲兵得令,招呼着战士们离开河堤.,迅速骑上战马朝远处撤退。

    少数军官有些不情不愿,埋怨高闯王这是杞人忧天,“这个天儿,能有什么鸟事?我看闯王是被高一曹文诏吓破了胆。”

    高迎祥怒极,命令亲兵队用鞭子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农民军不情不愿的离开了堤岸向远方撤走,这一下便宜了那些当地的百姓。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更多的人从远处赶来涌向岸边,来分享黄河带来的福利。

    家具,木材、牛羊尸体捞到岸上后,就是一笔小财。黄河龙王给的,不可不要。

    正当老百姓心在喜悦之中,远处出现一个黄色的怪物。

    黄河水咆哮着从上游冲过来,水头高达数丈。

    “黄河龙王来了,快跑。”

    “黄河龙王来收人了。”

    但是,黄河龙王跑的速度太快,当人们发现不妙时,为时已晚。

    一声巨响之后,年久失修的堤岸垮塌决口。

    汹涌的河水溢散开来,淹没村庄集镇,卷走军民商户,死伤无数。饶是那些世家大族、王公贵族,也未能逃脱黄河龙王的追逐。

    据后来华夏军政委员会统计局的不完全数字,这次决口波及山东河南河北三地,累计有300多万百姓受灾,死亡50万之多。

    家园被埋在黄沙之下,就是那些平素作威作福锦衣玉食的地主们也是一夜之间变为赤贫。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适逢夏天,尸体容易腐败,黄泛区瘟疫大爆发。

    无数村庄逃脱了洪水的淫威,却因为瘟疫而整村整村的灭绝。

    家犬成了野狗,到处去啃食尸体。

    每到夜晚,黄泛区成群的野狗开始围攻那些没有被洪水波及的村庄。

    尽管有着高墙守护,但是在那些为虎作怅的冤魂帮助下,野狗们还是有办法跑到村中去攻击村民。

    华夏军防疫部队进入河南省孟津县,时常看到大白天鬼魂在村庄边缘游走。等到走近时,却发现是累累白骨。

    从河西走廊来的大祭司和五台山上的高僧,应周垣的委托,在黄泛区各地,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法事,才让那些亡魂跟随阴差回到地府。

    黄河决口之后,朱由检下圣旨赈灾,但苦于朝廷财政已经捉襟见肘,最后户部拨付了24000多元华夏币了事。

    这点儿钱,用到300万灾民身上,每一百人才不到一元华夏币,也就是说一个人能得到一分钱。犹如在东海里撒了一把胡椒面儿,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福王朱常洵地近位尊,朝廷尊之以礼。洛阳更是富逼皇宫。

    但是面对大规模的水灾、瘟疫、流民,朱常洵却终日闭阁酌饮醇酒,所爱唯有妇女、歌舞。

    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将其中利害关系告知朱常洵,却遭到嘲弄。“王府有金钱百万,却是先帝所赐。那些灾民死于不死,关我鸟事?”。

    福王如此,其他的大地主、豪商巨贾更不肯拔一毛以利天下。

    活下来的老百姓只好四处逃荒,远离黄泛区。

    河南、山东、河北的局面如此糟乱不堪,周垣和他的战友们,对大明朝廷的不做为,感到可气又可笑,老朱家的天下就是这么被糟蹋完的。在派出防疫部队的同时,决定疏导着灾民向江南移民,但前提是必须有能力赶到江边。

    高迎祥和他的军队躲过了一劫,以为这是老天的眷顾,乃信心倍增,裹挟着数万多名灾民,绕过洛阳,向南开进。南阳和襄阳一带,那里受灾较少,县城的那些富户一个个肥的流油,咱们去抢他娘滴。

    其他的灾民们拉着要饭棍,端着破碗,背着包袱,挑着行李,推着独轮车,拖儿带女,沿着运河南下,形成移民潮。

    朱由检命令各级官员在交通要道、隘口、派兵拦截,要求把这个祸水挡在徐州到商丘以北地区。江南是大明朝的赋税所在,实在是伤不起。

    徐州处于京杭大运河中段,乃是苏鲁豫皖边界地区的地理中心和经济中心,可谓是东靠西移,南北对接,自古乃是华夏国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兵家必争之地。

    既然位置这么重要,周垣没有理由不派兵在此驻扎,来保护军政委员会所属的几家国有大型国企、集体农庄以及交通干线。

    华夏军第三集团军第五步兵师就驻守在城东子房山一带,和当地的明朝卫所军队有一墙之隔。

    卫所士兵为了能吃饱肚子,年轻力壮的去了华夏军的煤矿和铁矿,或者加入了华夏公路局的筑路大军,修建从徐州到连云港的公路。

    年纪大一些的去了集体农庄,到最后,连他们的家人也走了。总而言之,就如同徐州老话一样,兔子不在那窝里。

    平素两家军队多有来往,互有照应,彼此之间也相安无事。

    但是,明军徐州守备程大人心里一直很憋屈。

    朝廷欠饷已经大半年了,他手下除了300多名亲兵卫队之外,各营军队已经跑得所剩无几。

    再看看人家华夏军,兵强马壮,气势如虎,参军都要什么政审。泼皮无赖,富家子弟根本就没有参军的机会。

    连徐州城周边府县的那些大姑娘都想找一个华夏军战士做夫婿,体面不说,还能过上好日子。

    哪像朝廷的军队,爹爹不疼,姥姥不爱,人人都以当朝廷的兵为耻。

    招兵的时候,拾到篮子里都是菜,歪瓜裂枣,什么都有。只有想不到的,没有见不到的。连瞎子聋子都可以滥竽充数,这样的军队要能打胜仗,还真没有天理。

    至于找老婆,那就更不用提,要求不高,第一要是活的,第二要是女的。

    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程大人本来就不怎么强大的内心,被打击的拔凉拔凉的。现在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主要是人丢不起。

    可偏偏这个时候,朝廷要求徐州驻军拦截来自河南、山东、河北以及山西的灾民和流寇。真是岂有此理。

    “马勒戈壁的,要想指望我们打仗,就把军饷补齐。”程守备对朝廷的命令不以为然,“能够守住徐州城不被那些流寇攻破,就朝南磕头了,出城作战,想都不用想。如果再逼我,大不了一拍两散。我老程辞了这个鸟官而去种地。”

    说到守城,他可不敢指望那些华夏军,这些龙虎之师,简直就是朝廷的掘墓人。说不定哪会一高兴,就能把朱由检赶出京师。

    程夫人也支持丈夫的做法,“黄河决口,朝廷不思赈济灾民,反而继续征收苛捐杂税,以至于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这样的朝廷,不效忠也罢。”

    程守备的心情有些沉重,“自陛下登基以来,黄河已经数次决口。这是天罚,是老天爷对大明朝的警示。然而,朝廷衮衮诸公却对此视若罔闻,犹自尸位素餐,花天酒地。世家大户,良知尽失,横征暴敛,为富不仁。以致于天下的黎民百姓,走投无路,揭竿而起。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不如归去。”

    最后,为了防止民变,各级官员们再一次向朝廷请示.

    朱由检无可奈何,决定对所有的奏折留中不发。

    官员们也都是大滑头,大家彼此之间形成一种默契,只要灾民们不造反,就听之任之。

    “只要能够顺利的到达松江特区,咱们就有活路。”来自河南巩县的吴秀才鼓励着他的族人,“即使不能到各个厂矿企业打工,咱们还可以去种地,最差的结果,那就往南洋群岛移民。”

    “族长说的对。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吴家的一个晚辈手里拿着一杆标枪,“南北朝时候也曾经衣冠南渡,南宋时期也有不少的中原世族大家往南方移民。只要咱们的家族能够团结,就是到了南洋群岛也同样能够落地生根。”

    为了确保灾民能够到达江北,华夏军在运河沿岸。每隔20里就设立了粥棚。

    正是有了华夏军的赈济设施,那些灾民才没有被饿死。但是他们对朱由检朝廷的失望程度,已经达到了极致。

    喜欢晚明风云请大家收藏:()晚明风云更新速度最快。

    浑浊的黄河水裹挟着泥沙、牲畜和人的尸体、树木家具汹涌而下,撞击着年久失修的堤岸,很多地方出现了管涌和河堤垮塌。但因为此刻的黄河还处的深山巨谷之中,并未造成太大的损失。

    怒吼的黄河如同疯狂的野马,出了三门峡之后,咆哮着向河南孟津方向流去。

    大萨满认为这是人间奇迹,是周垣给草原人带来的恩泽。

    草原人民把歌唱,祝福委员长他老人家寿与天齐。

    周垣及时的发出指示,要求陕甘宁蒙军民抓住机会,做好田间管理,确保今年有个好收成。同时,要求各地维护好塘堰堤坝,尽最大可能留住雨水。

    但人间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大雨给陕甘宁带来的福音,却给下游带来了滔天大祸。

    因为长期干旱,加上土壤裸露,土地疏松,黄土高原很多地方的出现了滑坡和泥石流,数百座村庄被摧毁,近万名百姓失踪。

    沟沟塘塘被雨水填满之后,多余的洪水开始往黄河的支流里面倾泻,最终汇入黄河。

    今年夏天,喜怒无常的巨龙再次发威。

    黄河在孟津县一带毫无征兆的决口了。

    起因和历朝历代的黄河决口情形类似,中上游突如其来的大洪水造成了溃堤。

    小冰河带来的旱灾要持续十年以上,多一份努力就可以多一个活命的机会。

    三边总督杨鹤老爷子不顾年老体衰,带领着明军官兵在雨中垦荒,种下华夏军提供的玉米、土豆种子。杨鹤也仿照着华夏军的样子,将大部分军队改造为农垦军团,以求粮食能够自给。

    老天这一次很慷慨,瓢泼的大雨,竟然持续了有十天。

    就连几十年不下雨的鄂尔多斯荒漠,也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水塘,多年不见的莲花也在荒漠中盛开。

    在有记载的2000多年中,黄河下游发生决口泛滥,就有1500多次,平均一年多就有一回。每100年就有一次仲要改道。所以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

    洪灾波及范围包括冀、鲁、豫、皖、苏五省,黄淮海平原下面,被黄沙掩埋的村庄数不胜数。

    毫不夸张地说,下雨的那几天,也是陕甘宁军民近十年来最为舒畅的日子。

    男人们站在雨水中对着苍天祈祷,孩子们在雨水中奔跑嬉戏。

    很多大姑娘、小媳妇甚至于拿着肥皂,在雨中淋浴,冲洗去几年积累下来的污泥、陈年老灰、以及如噩梦般追随的虱子家族们。

    正所谓是,“年岁岁灾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黄河决口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为旱灾所困扰的陕西、甘肃、宁夏,难得降了一场透雨。

    运河沿线有许多纤夫。

    这些靠一把子力气吃饭的苦哈哈大多来自黄泛区。

    黄河这条民族的巨龙,从来都是桀骜不驯,它轻轻地摆动一下龙尾,下游都要泛滥成灾,

阅读晚明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随机推荐:打脸是门技术活炼明大秦之万代帝王都市之最强仙道重生之追爱少女火影之超级副本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