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皇帝也想办报纸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umixs.info

    铸造铜钱亏损,铸造银元,户部里面又没有那么多的白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朱由检摇摇头继续往前走,“要不是周垣给朝廷一百多万元华夏币等物资,我都不知道这日子怎么过来的。”

    曹化淳和徐光启同时选择了隐身模式,华夏币的问题,不是他们两个人所能解决的。

    三人来到茶馆,找到一个靠窗的桌子坐下。

    《华夏日报》的读报人正在眉色飞舞的读报,旁边有一群闲人围坐桌旁,正在嗑瓜子、喝茶来消磨一天无聊而难熬的时光。虽然说就在几十步之外的楼下,就有很多要饭的乞丐,但是乞丐们的死活似乎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读完连载之后,读报人随后播报了一段剿灭后军水师的新闻。

    一个八品小京官用他浓重的湖南口音说道,“旅顺口一战斗,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孙元化大人不亚于三国周郎。乃是我辈为官之人的楷模。”

    店中的常客、刑部退休官员吴大人说道,“下面我说一段小道消息,据说登莱巡抚孙元化、监军太监黄兆虎、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战功,曾得到东海龙王的龙兵的帮助。有数十条龙兵一起喷出天火才烧毁后金水师战船。你们知道天火是什么吗?那是一种根本用水扑灭的火。”

    40多岁的绸缎铺老板说道,“吴大人所言不虚,我有一个兄弟就在登州水师当中任职,每年都可以看到龙兵过,着实是壮观。”

    “听说龙兵化作几丈长的大鱼,喷出的水有两丈多高,尾巴一摆,就可以把小船打翻。”

    “那鱼岂不成精了?”

    “对就是鱼精,也只有在东海里面才有那么大的鱼。”

    众人议论纷纷,慢慢开始跑题。

    朱由检喝着茶,面色如常,低声问曹化淳,“曹掌柜,你博览群书,可曾听说过龙兵过?”

    “东家,据沿海的渔民目睹,确实有龙兵过此事,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之上都出现过。”曹化淳低声说道,“朝廷的水师,也曾经目睹鲸鱼成群结队、凌空跨海的壮观景象。”

    “天佑大明,真是天佑大明、”朱由检念叨着,“当然,登莱巡抚孙元化也没有辜负朕的期望。”

    曹化淳没有吭声,低头看着脚面。他曾经接到弟弟曹成的密报,称这次旅顺口战役,实际上是华夏军西太平洋舰队的杰作,登州水师,只不过是跟着打去打酱油。海军司令丁正只要实惠,而把立功受奖的机会让给了登莱巡抚等人。

    至于丁正为什么这样做?曹化淳猜到了八九成,人家根本不在乎朝廷的荣誉或者说根本看不上朝廷。就连后金水师提督阿敏父子两人,也隐姓改名,成了华夏军的一份子。

    现在连监军太监和官员一个鼻孔出气,共同欺瞒朝廷,尽管这次期满是善意。

    不过话又说回来,朝廷也确实需要一场大胜仗鼓舞士气。毕竟好久没有痛快淋漓的打一回胜仗了。

    看破不说破,日子才好过,老曹还没有傻到什么事都给朱由检说的份上。

    《华夏日报》的读报人,继续开始读连载,“今天咱们继续说倩女幽魂的第二部,女鬼聂小倩和书生宁采臣离开了兰若寺...。”

    众人不再交头接耳,聚精会神的听鬼故事。

    朱由检对乱力怪神不感兴趣,起身下楼,徐光启和曹化淳跟上。

    “曹掌柜,你看我们能不能办一份这样的报纸?”朱由检迈着方子步朝前走,问跟在一旁弯腰塌背的曹化淳。

    “东家,办报是可以,也是一件大好事。不过,朝廷户部已经拿不出银子。”

    朱由检把手中的报纸在曹化淳眼前挥了一下,“卖报纸是可以赚钱的。”

    “《华夏日报》这么厚的一份报纸,只卖一角钱,我曾经核算过,光纸钱都不够,更不要讲什么人工费,华夏方面完全是这亏本销售。”

    “他们居然做起赔钱的生意,真是不可理喻。”朱由检摇摇头,“我看周垣钱多的有些烧包。不过报纸是一定要办,你和徐大人再想一想,看看有没有好的法子。”

    徐光启这两人身后慢慢的走,听着两人的谈话并不想去插言,很显然,他根本不相信华夏日报是亏本的。

    但是,华夏日报是怎么盈利的?他绞尽脑汁,也想不清楚。

    其实,这不能怪老科学家徐光启愚笨,认识的局限性,限制了他的视野。

    华夏日报的盈利来源有两个方面,发行渠道和广告经营。

    首先看成本,华夏日报使用的是工业化生产的新闻纸,成本自然比手工作坊的纸张便宜很多。

    而印刷过程,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使用滚筒印刷机、石油油墨,成本又降低很多。

    在各个省会城市都有印刷点,降低了运输成本。

    此外就是巨大的发行量,大大的将成本摊薄。

    所以,总体核算下来,每一张报纸的成本完全不到八分钱华夏币。

    华夏日报的发行渠道,涉及内容版权以及相关产品的销售和转让,这是盈利的第一渠道。

    广告经营,是华夏日报的第二次销售,这才是盈利的重点。

    除了华夏自己的产品雷打不动的占据了广告的一个版面外,各省的大商家,争先恐后的在华夏日报上做广告,唯恐其他人的商品把自家盖过去。

    虽然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广而告之还是不可缺少的。

    千里江南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酒旗就是酒家的广告。

    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

    卖花的小贩通过吆喝给自己做广告。

    即使在另外时空,晚一些的后世,“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在家中张贴一则自己拟的“广告”,为自己的作品促销—“幅六两,半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

    可谓是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拿江苏来说,苏州著名特产洞庭碧螺春茶和南京特产雨花茶,都是中国名茶。只因为经营洞庭碧螺春的茶商老周家在寒月公主的撺掇之下做了广告,销路从此大为提升。

    客人上茶楼,必然点洞庭碧螺春,要的就是这个面子。尽管这种茶价格高得惊人。

    人情往来,请客送礼,送上几罐洞庭碧螺春,高雅不俗。

    现在的大明宫廷里面的皇后、皇妃、贵人们,依靠喝茶、斗茶、读华夏日报的连载,度过寂寞深宫岁月。

    跟风的习俗,在任何时代都有。

    只因为华夏日报的一句广告词,“洞庭碧螺春,皇家御用茶”,无数的大家闺秀贵妇名媛,也跟宫里的贵人们学会了喝茶、斗茶、八卦。

    华夏军政委员会委员长周垣的夫人、怀淑公主李蓉所写的宫斗《步步闹心》,成了女人们每日的话题和斗智的教材。尤其是那些处在弱势地位的女人们,总是想方设法的从《步步闹心》里,找出和女主人斗争的法宝和原则。

    比如,深藏不露,隐忍不发,笑里藏刀,借刀杀人,无为而治,深藏不露。表面上装作与世无争,内地里下绊子。

    三十六计在女人身上发挥到极致。

    府里的老爷们惊奇的发现,一向不喜欢读书看报的小妾、丫鬟们,总是想方设法在繁忙之余,拿起华夏日报来读,即使不识字,也让教书先生念给自己听。在听故事、学宫斗的同时,还可以知道哪家的东西好,哪家的东西最便宜,真是一举两得。

    《华夏日报》的销售量从此大大的飙升,尤其在女人中拥有一个庞大的读者群,就连华夏日报的创始人周垣也感到惊喜。

    在大明京师,六必居酱菜,因为登上华夏日报的金榜而声名鹊起。

    王致和臭豆腐,也因为华夏日报,而传入宫廷的御膳房,被皇后张嫣赐名为青方而成为畅销美食。

    华夏日报,成了大明朝的消费指南和风向标。

    你说你的产品好?我也相信,可是为什么在华夏日报上见不到你的影子?

    朱由检君臣三人溜溜达达,来到曹化淳家的商铺,走进了后院曹化淳的小书房。

    下人们上了茶,退了出去.

    “徐大人,这一路子我看你低头不语。”朱由检斜躺在沙发上,翻阅着华夏日报问道,“办报纸这件事你怎么看?”

    “老臣10万个赞成皇上的决定,不过我认为没有必要重打锣鼓另开张,将朝廷的《邸报》改版《大明日报》即可.”徐光启说道,“除了增加版面之外,其他的发行销售渠道,还都是现成的,这样就减轻了很多不必要的开支。”

    “曹化淳,如果朝廷挤出一部分银子来办大明日报,你觉得我们能不能办得像华夏日报一样有声有色?”

    曹化淳心想,未来的事情谁知道?不过他现在不想惹朱由检不高兴,“皇上,只要诸位臣工尽心尽力,想是能够办好的。只是,如果大明日报发行量太少,很可能是要亏本的。奴才建议大明朝的每个府县都必须订阅大明日报,若能如此,才能与华夏日报抗衡。”

    “那就这么定了,即使是亏本,这大明日报我们也要办。”朱由检说道,“现在的华夏日报满天飞,很多地方只知道有华夏军政委员会,而不知朝廷,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皇上圣明。”

    朱由检看看徐光启,”徐大人,你看什么人可以担此重任?”

    徐光启沉吟片刻,说道,“户部郎中史可法节秉清刚,心存干济,危颠难救,正直不回,要办好大明日报,非此人不可。”

    “那好,传旨下去,擢户部郎中时可法担任大明日报社社长。钦此。”

    喜欢晚明风云请大家收藏:()晚明风云更新速度最快。

    不过朱由检只看到问题的一方面,如果铜钱和白银淡出了流通领域,华夏币必然成了大明朝的本位币,只能便宜了周垣和华夏军政委员会,对他的统治确实没有一点好处。

    但是他现在对于即将崩溃的大明经济,几乎是束手无策。高昂的军费开支、赈济灾民费用还有养活各地藩王的银子,哪一项都让他头疼,除了使用华夏币作为支付手段之外,朱由检和他的大臣们根本想不出好法子。

    “东家,绝对不可。”徐光启说道,“先不说户部的白银只有几十万两,就是户部有足够的白银,一旦铸造成银元,光火耗

    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朱由检说道,“使用华夏币,各地官府再也不需要把老百姓手里收到的散碎银两,重新回炉铸成银锭,也就没有了铸造过程中的白银损耗,朝廷就可以多了一份收入。”

    官府当然不会承担火耗,这些都要转嫁到老百姓头上的。而这些火耗钱,成了明朝官场的职务消费,聘请幕僚、迎来送往以及吃喝招待。当然也有一部分落到经办人的腰包里。

    徐光启曾经感叹,“火耗只收一分就是爱民的好官!”

    如果能省下这火耗笔钱,每年也有几十万两银子。

    今天真是一个好日子,他已经卖出了两百多份,可以挣到一块钱华夏币,晚上回家就可以吃到肉包。

    官军打了大胜仗,朱由检今儿心情特别好,在徐光启和曹化淳的陪同下,微服出宫。

    “小孩儿,拿一份报纸。”朱由检叫住正往前跑的小报童。

    朱由检这么说不无道理。

    铸造银锭的“火耗”,占老百姓总支出的10%到25%。

    “华夏币是用合金做成的,的确是物有所值。”徐光启说道,“现在,很多人家连银子也不怎么用了,出门在外,要么使用华夏币,要么携带汇票。”

    朱由检从曹化淳手里要了一枚十元的华夏币,掂量了一番说道,“徐先生,你认为让户部用白银铸造这样的货币怎么样?”

    “建奴镶蓝旗头子阿敏投降后落水而死。”

    小报童在街上跑着,挥舞着手里《华夏日报》。

    “谢大爷赏,。”小报童给曹化淳鞠了一躬,向远处跑去,“号外、号外,最新的消息,松江造船厂客轮下水。长江上有了蒸汽轮船。”

    “现在铜钱更不值钱了。”朱由检苦笑着摇摇头,“都是那些奸商肆无忌惮的铸造劣币,才造成现在的局面,否则朝廷的铜钱也不会贬值那么大。”

    “那些铸造劣钱的奸商损失更大。几乎是血本无归.跳楼跳江的比比皆是。”曹化淳笑道,”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给您,拿好。”报童取出华夏日报,递给朱由检,“一毛钱,不要铜板,只要华夏币。”

    曹化淳把二角钱递给小报童,“拿着,另外一角是赏你的。”

    大明京师,

    “号外、号外,满洲鞑子水师全军覆没。”

    “号外、号外,登莱巡抚孙大人战绩卓著,攻占旅顺口。”

阅读晚明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随机推荐:打脸是门技术活炼明大秦之万代帝王都市之最强仙道重生之追爱少女火影之超级副本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