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如何装逼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umixs.info

    李默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第三浪》上篇。描述在20年后也就是2012年中国的信息化社会。以主人公李雷和韩梅梅在2012年的生活场景,勾勒出世界和中国的信息化生活。电脑、手机、网络购物、网络支付等等。

    怀着忐忑的心情,李默把五万字的《第三浪》上篇寄到蜀都《科学文艺》编辑部。留下了邮箱和学生会的电话。

    也许,当时是科幻文学的低谷,李默在一个星期后就接到了编辑贾乃超的电话。贾老师表示很欣赏李默的天马行空,认为全国上下都在探讨信息化是什么的情况下,李默的天马行空精神值得鼓励。

    贾老师说,科幻小说虽然目前惨淡,但去年5月,世界科幻协会WSFS1991年会在CD召开,省委书记、省长出席,科幻文学是大有可为的,小同志一定要再接再厉。小同志的稿子我们在7月的《科学文艺》用了,稿费千字50元,共两千五百元已经寄出。

    李默听完,开心地泪水夺眶而出,上辈子自己看了那么多书,一直想写一本留作纪念。这愿望在重生后,如此容易就实现了。

    1992年6月10日,李默拿着汇款单和身份证在校门口的邮局取回了两千五百元稿费,李默留下五百元元现金,把两千元又存入自己在学校门口的建行。

    两千五百元,可是个大数目,前世李默一月生活费先是五十元后到毕业时一百二十元。两千五百元够一年的学费生活费。

    6月14日星期天上午九点。李默怀揣着两千五巨款坐公交车半个小时来到XH区的六百。一套梅花牌运动服、两条牛仔裤、两件衬衣、一双运动鞋,搞定回家。现在这一身90年代内地县城风格服装,太丢重生人生的脸了。

    一进寝室,就看见正洗衣服的老大。

    “发财了你,大采购啊”老大睁大眼睛,他知道李默家里的情况,平时请女生看电影都不舍得。

    稿费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况且这是装逼的开始。

    “是啊,发点小财,给杂志投稿,挣点稿费”李默故意带点嘚瑟的语调。

    “真发了啊,我看看多少钱”,老大站起来,用毛巾擦了下手。

    李默把汇款单底联递给老大。“嚯,真发了,写的什么东西啊,2500这得请客啊”。

    李默正好想把消息扩散出去,以减少人们对自己办勤工俭学金钱上的怀疑。连忙说“没问题,没问题,大排面随便吃”

    “什么,有人请客啊”,老六正好进门,听了一个尾巴。

    “老二啊,成作家了,稿费两千五呢”老大还在羡慕中。

    “两千五,两千五请一块五的大排面啊,我说啊老二你也太抠门了”。

    经当晚卧谈会讨论并剥夺李默表决权,决定:明天晚上6点大门口旁江南人家地米西,联谊的妹子由李默同志通知。

    李默选择了《科学文艺》发表小说,具备一定实力的基础上,再投稿主流报纸。

    前世李默看过国内学者写的《第三浪》,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让中国人民站在第三次浪潮的浪头上。李默毫不客气地剽窃了这本书的书名和这本书的观点。

    李默在第二天吃完晚饭就去了图书馆。在社科类藏书中,找到了三联出版社出版的《第三次浪潮》。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个人计算机数量已经达到30万台以上,正在迅速向全社会普及。阿尔温.托夫勒书中这样写道:“从这个州到那个州,在私人家庭的客厅、厨房、卧室,到处都有这种计算机在嗡嗡作响。”而互联网,也已现出雏形,其前身即由美国国防部支持的“阿帕网”,已经联接上了200余台计算机主机。

    但现在个人电脑对于中国民众来说还是闻所未闻。

    中国的科幻小说起源于1902年。“普及科学知识”成为将近90年中国科幻小说存在的中心价值。这种“利用科幻小说进行科学普及”观念的泛滥,还受到大量引进苏联科幻小说理论的影响,并被中国政治生活中一些因素所强化。可以说,从1902起到1979止,中国科幻创作一直处于某种“功利主义”的时代。过分夸大了“科普功能”。

    文革后,叶永烈的儿童科幻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标志着中国科幻文学的复兴。郑文光在大陆被称为“中国科幻小说之父”,他50年代就致力于科幻创作。70年代他重新投入创作,发表了多部重要科幻作品,1980年成为世界科幻小说协会(WSF)成员。代表作有《飞向人马座》。童恩正的作品《珊瑚岛上的死光》曾被改编为中国内地第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电影。

    90年代初《科学文艺》杂志成为科幻文学唯一的期刊,编辑部位于SC省CD市该杂志后改名为《科幻世界》(SFW),推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

    1983年《第三次浪潮》在美国出版不久,正在美国掀起一个关于“信息社会”的讨论热潮。三联书店出版的中文版于1984年12月面世。《第三次浪潮》的引进直接将国人的思维和视野刷新了30年,引发一时轰动。当时的中国社会经过几十年的思想荒芜,几乎对世界一无所知,无论是现代思想还是最基础的知识,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都极端缺乏。

    在中国还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憧憬时,这部书《第三次浪潮》呼啸而来,据说有人介绍给邓公,邓公推荐给高层领导学习。一时之间,《第三次浪潮》为中国人们大开脑洞。

    托夫勒在这本书中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浪潮为农业阶段,从约1万年前开始;第二阶段为工业阶段,从17世纪末开始;第三阶段为信息化(或者服务业)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

    阿尔温.托夫勒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变化,认为“第三次浪潮以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业、遗传工程组成工业群;社会进步不再以技术和物质生活标准来衡量,而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来衡量。这个时代,鼓励个人人性发展,但不是创造某个理想的超人,而是培养一种新的社会性格。在第三次浪潮条件下发展新的民主,摈弃谬误和吓人的观念。

    然而,改革开放的中国迅速崛起。2008年10月《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洛杉矶采访了托夫勒,老人说:“中国的变化太惊人了。我仍旧相信未来中国会超越发达国家,因为这个国家理解第三次浪潮的含义,这表示中国在智力上已经准备好了。中国懂得第三浪潮和第二浪潮的区别,而且明白向知识经济转型是多么重要。”

    李默前世赶潮流,95年买了本二手的《第三次浪潮》,很薄的小册子。为了装逼仔细通读了多遍,那年头没读过《第三次浪潮》,都不敢说自己有文化。

    1992年,虽然大家知道了信息化和信息社会,但这些只是个概念,普通人根本无法理解,到前世1995年时,李默看这书还跟傻瓜一样,但不可否认,这本书影响了李默成为中原一个中等城市的第一批网民、第一批接触网页、第一批拥有QQ。

    这些现在都不适合拿出来。李默前世看过很多文学和YY作品,亲身经历了伟大网络文学时代,然而自己亲自写,却力有不足。否则早上手了,阅历咱有,这些资源要遇到合适的人,进行适当的引导,才会发生作用。

    李默在自己的记忆里和笔记本里到处寻找,终于找到一个合适切入点。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的1980年出版的《第三次浪潮》(TheThirdWave)。

    前世还有YY小说,将自己重生的故事告诉家人和媳妇的,李默一般看到这样的情节就再看不下去了,这智商该多着急,活该就是个屌丝。

    想想《第三次浪潮》全球热销持续热销二十年,被翻译成三十余种语言,全球发行上千万册,领导手头必备书,一部给几代人指明未来方向的不朽经典。

    这可以装逼多少年啊,神棍就得这么当,什么抄股、炒房、抄玉,等出名了再说吧。

    在我们还为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工业化而奋斗的时候,第三次浪潮来了。什么是信息化?在大多数人计算机都没见过的情况下,信息化是个什么东东?这些大多数国人是没有任何概念的。

    而李默知道啊,李默就活在信息化的社会,随便把趋势和自己身边的故事包装下,一个未来学者、和科幻小说作者的名头跑不了。这太适合现在的李默了,神棍就要这么装啊。

    李默想着老校长的一生,想着自己的财富梦想,看看如蝼蚁班的自己。

    “还是要装逼呀,否则小小的勤工俭学中心都保不住啊”。

    而装逼是需要艺术的。在李默的笔记本里记了一些印象深刻的文学或电影的故事梗概,以及最喜欢唱的歌曲歌词等。

阅读重回1990之大学时代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随机推荐:打脸是门技术活炼明大秦之万代帝王都市之最强仙道重生之追爱少女火影之超级副本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