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活死人报仇 第53章 草原风云江南夜雨(四)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umixs.info

    刚好范文稀在衙署里值守,便在司房里用盐水花生和黄酒招待了风尘仆仆两脚泥泞的年轻人。

    杜老二对这个大名鼎鼎却悭缘一面的范先生一点都不客气,范先生给他斟酒,他就伸出杯子接了就饮,连个礼节都欠奉。相比之下,毕子韦就十分拘谨,局促不安,虽然不知道身着便服做东请客的范先生是何许人,但竟然能无视规矩在衙门署房里饮酒的,更何况天老子都敢攀背揽颈的杜老二,老老实实地尊称对方一声范先生。

    一壶黄酒和一大碟盐水花生米下肚,该是揭开话题的时候。范先生欲言又止,斜了毕子韦一眼,毕子韦会意,正要起身避嫌,不想被杜老二一伸手拉过来,挟在腋下。

    杜老二一手指着毕子韦脸,洋洋得意对范先生介绍:“毕子韦,丹阳郡的穷光蛋书生,欠了我很多钱,这一辈子都还不清的那种。精术算,对于数目,有过目不忘过耳不忘的本事,我好不容易才聘来的左手右臂,将来要助我谋划大事。”

    相对于杜老二说大话不脸红,毕子韦性子就十分谦虚谨慎了。他极力挣脱了杜老二的胳膊,起身对范先生施了一礼,企图逃离这间氛围有点压抑的屋子。

    不想范文稀双手虚按,示意毕子韦坐下。

    然后范文稀就问了个刁钻的问题:“从你们认识之地起,来到苏州城门止,共多少里,一路上步行几里,乘船几里,骑马又几里?”

    毕子韦给出了一个让范文稀目瞪口呆的答案,精确到几月几日几时至何地,步行还是乘船,路程几长,住宿吃饭花费银钱若干,等等。连杜老二也觉得不可思议。

    毕子韦还是借了更衣的名头,起身出屋,到外等候杜老二。

    范文稀等毕子韦出屋一会了,才出言试探杜老二:“潘太师要兴修运河,整顿漕运,你怎么看?”

    杜老二直言不讳,说自已知道潘太师的盘算,当年李棠溪李知政专门到国子监给学生们讲《车船注》时,他就模糊地猜到一些,前年西北大战之后,潘太师捷表入京师,以及国子监学生分三路游学,他就猜到潘太师的心思了。

    与北庭一战,势不可免。战争一事,无非是拼人拼钱拼粮。现在四渠入京师,看起来足可以应付大梁及北方边关所需,实际上,战事一起,兵马云集边关,那是数倍于现今的人和马,再加上大量运粮、营筑、制造等辅佐民夫,现在的漕运能力,远远不够供粮边关,何况事关国运的战事,肯定不是像西北围杀与反围那样,一两月就能决出胜负的遭遇战,而是城池攻守的胶着拉锯战,此时的粮草后勤供应就犹为重要,甚至超过前线的兵卒战力。粮草足则兵心稳,兵心稳则城池稳,粮缺则兵危,亘古以来不变的道理。

    现在大颂的漕运制度规矩虽然完善,但多年升平,养成了人浮于事的恶习,如果战事一起,十万火急,这套太平漕运的框架,必然不堪负荷轰然倒塌。

    范知州盯着杜老二道:“然则呢?”

    杜老二双手举起,伸个懒腰,大言不惭道:“所以我就来了啊!”

    第二天,杜老二带着毕子韦走进苏州衙署里偏僻的一间屋子里,对着里面五个留下来的国子监学生道:“我杜芷舟杜老二奉旨来做你们的头,我向来以德服人!”

    本来,经四渠入梁的粮粟合计约五百五十万石,已经足够大梁民众生计,以及由大梁屯储转运到北方各军镇支撑边防。但武将出身的潘太师仍嫌不足,力主重新规划江南向北的大运河漕运和向西经大梁至长安的漕运,这事在朝堂小朝会上甫一提出,就吵成了一团,几个辅国老臣,胆敢指着潘太师鼻子,骂潘太师要诈拐皇帝做那开河丧国的隋炀帝,江南出身的能预闻枢机的大佬,虽然不敢当面骂潘太师,背地里一个一个咬牙切齿,咒潘太师是大颂天字一号的吸血鬼,吸光江南脂膏。

    杜老二雨夜赶到苏州,也不避嫌,带着毕子韦就半夜三更兴冲冲地去拜访范文稀范知州。

    留下来的五人,徐靖言出身大梁城云桥巷的高门大族,陈矫出自西京洛阳庄园地主家庭,钱在出自吴越望族钱氏,有一个怪名字的高良是大梁城西边一个贫家子,少小丧父,靠着寡母为人缝补勉强供学业,还有一位姓士的,叫士望,出自遥远的南方苍梧郡,有百越血统,人生得黑瘦精明,

    范文稀请五人就自臭鳜鱼喝了顿黄酒,对五人开门见山,让他们根据全部学生的笔记手簿,无芜存精,整理一份东南漕运现状案稿,等杜由到苏州时,再根据他的江河地理图,制定一份东南漕运详案。

    国子监学生们用心不一,水平参差,能按潘太师要求把一路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的,着实不多,好在潘太师洞悉人心,对此早有安排,都由几人同时同步做同一项任务,相互补充印证,就能避免缺漏。

    漕运损失,既有天灾,也有人祸,但主要是运河淤积不通航。大颂定都大梁,而不是更有皇气的长安或洛阳,主要的原因是大梁城有“四渠入京师”,淮汴之粟由江南入淮水,经汴水入大梁。陕西之粟由三门峡附近转黄河,入汴水达大梁。陕蔡之粟由惠民河转蔡河,入汴水达大梁。京东之粟由齐鲁之地入五丈河达大梁。

    太祖立国即位,首要大事既不是征讨威服四方,也不是防御北方,而是疏浚汴河等四渠,以便各地粮粟能顺利入梁,以巩固京师。太祖安定四方后,为了加强集权,削弱四方,避免重蹈唐时的节度使藩镇割据最终导致天崩地裂的复辙,实行了“粟帛钱币咸聚五畿”的政策,既能集举国之力以抗北方,又将一国经济命脉操控在皇权,一举两得。

    然后就有了“国家于遭事最急最重”的时政主张,太祖初立时,江淮输梁的粮粟只有区区十万石。到先帝即位时,江淮地区每年输送三百万石粮粟入大梁。

    所以杜老二才会吓着。要么是遇上了百万中无一的巧合,要么是这个穷酸有未卜先知的神鬼本事,要么真他 娘 的是个术算的神仙。

    杜老二捡到宝了。

    这个叫毕子韦的穷酸在客栈里泡了一个时辰的热水,从头至脚刮去一层污垢,认真梳洗了一番头脸,穿上杜老二的衣衫,马上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温良谦恭风度翩翩的读书人。

    纵观历朝历代,不管是建都长安、洛阳、汴梁,一律依赖江南钱梁支撑京师和北方边关。所以漕运通畅则国运兴盛,漕运没落则国运衰败。

    大唐初年,长安人口较少,每年从江淮地区漕运入长安粮粟二十万石即可吃饱长安,开元盛世,江淮每年漕运入长安粮粟一百八十万石,代宗时长安烽火,江淮每年漕运入长安粮粟一百一十万石,大唐晚期,江淮入长安粮粟陡跌至二十万石。社会安定的盛世,漕运粮粟损失率为二成,从江淮出百石,入长安八十石,漕运司考核为优等,社会动荡的乱世,漕运粮粟损失率达七成,百石出江淮三十石入长安,已是难能可贵。

    沿江东下游学的国子监学生们过了夏至,分了两批,前后脚到了苏州,各各把路上记录的手簿笔记,全部交给范文稀。

    范文稀花了几日时间,粗粗拣阅了一遍,从学生当中,挑了五个人留下来,其余的都打发返回大梁城。

    杜老二被吓倒,不是因为钱多少的问题,而是这穷酸给出来的数跟他以前算的完全一致。杜老二有次喝醉了酒,帮一位欠了大耳窿高利的金水河船工算账,与那大耳窿的掌柜打了一天一夜的算盘,结果就是与这穷酸低头一口茶功夫的心算一样。

    这种为一个数打了一天一夜算盘了事儿,只有喝醉酒的杜老二和那位神经病掌柜才做得出来,被结果吓着的掌柜后来也说了,管了大半辈子的银钱,还是第一次这样算过,估计天底下也没几人干过这种无聊琐碎的事儿。

    杜老二决心把毕子韦拐上贼船,是因为毕子韦在他面前卖弄了一段“百鸡百文”的商家公案。杜老二读书博杂,对“百鸡百文”这个僻冷的商家难题略有耳闻,毕子韦不仅是深入浅出讲述了“百鸡百文”的解法,还耐心地引伸了许多商家谋算。出身云桥巷豪门杜老二,自小锦衣玉食,对做买卖挣银子不怎么感兴趣,一心盘算的是,把这个家伙的“百鸡百文”弄到钱粮转运一事的筹谋上去,可能是意想不到的大收获。

    ————————————

    在苏州的范文稀立夏之日,就收到了潘太师的信函。

    杜老二扳着毕子韦的胳膊左看右看,恶狠狠地威胁:“吃老子的,穿老子的,要听老子的话,好好给老子做事,否则把你弄到勾栏里卖 屁股顶债!”唬得毕子韦小鸡啄米一般点头。

    毕子韦的确是读书人,但只有一个童生功名傍身。毕子韦对科举制艺不堪感兴趣,却痴迷于术算一事,耽误了正经学业,最终穷困潦倒。

    (事不过三,最后一次申请签约,求推荐票,求收藏,如果签约不成,我们只能在别的地方再见了。)

    ————————————————

    穷酸报出的数是一个月连本带息借百文还一百三十五文,一年借百文还三千五百九十五文。

阅读杨将军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随机推荐:打脸是门技术活炼明大秦之万代帝王都市之最强仙道重生之追爱少女火影之超级副本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