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为新学阁臣生龃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umixs.info

    “是,殿下。”

    戚宁听说还有三个箱子,非常的兴奋,带着一队士兵,兴冲冲押着罗阇王直奔王城而去。

    等他们走远了,”威海“号船长陈汝走过来请示道:“殿下,舰队各船的蔬菜水果等物质已经补给完毕,淡水也换了新的。船长们都让我过来问问殿下,我们打算在这里停留多久?”

    “不停留了!明天早上起航,直奔马六甲海峡。告诉弟兄们,今晚睡觉的时候一定挂好蚊帐。不管有多闷热,也要在蚊帐里睡觉。否则军法处置。这样做是为了大家好,避免染上疟疾。明白吗?”

    “是,殿下。”

    “本王不是开玩笑,疟疾就是蚊子传染的,现在我们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一旦染上了疟疾,那就是九死一生。你们这些做舰长的要亲自检查,出了问题,我首先追究你们的责任。”

    “明白,殿下。”

    忙忙碌碌一天下来,此刻已近黄昏,天高云淡,夕阳下五艘战舰静静地停泊在港湾里,朱厚炜佇立在海边,静静的欣赏这海边美景,思考着接下来的航程。

    夕阳悬在半空中,就像红色圆盘一般,红彤彤的,煞是喜人。柔和的阳光照在朱厚炜脸上,少年人的脸仿佛镀上了一层金子;照在沙滩上,沙滩仿佛变成了黄金铺就的海岸……如梦如幻。

    朱厚炜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仿佛像一座雕像。渐渐地,夕阳在他的视野远去,成了一抹红霞。遥望天边,朦朦胧胧的可以看见一丝存留的白云。

    ……

    弘治二十一年,三月十三,晴,北京城。

    离辰时还差半刻,李东阳就走进了内阁院子。辰进申出,这是内阁政府铁打不动的办公时间,自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一直未曾更易。内阁建置之初,场地非常狭小,三四个阁臣挤在一间屋子里办公。后屡经扩建,才形成今日的规模。

    这内阁院子共有三栋小楼,正中间一栋飞角重檐,宏敞富丽,为阁臣办公之所;院子东边的小楼为诰敕房,西边为制敕房,南边原为隙地,后因办公地方不够,这些年财政好转后,又于此造了三大间卷棚,内阁各处一应帮办属吏,都迁到这里。

    阁臣的办公楼,进门便是一个大堂,堂中央供奉着文宗圣人孔子的木主牌位。大堂四面都是游廊,阁臣四套值房,门都开在游廊上。楼上房间,有的是会揖朝房,有的是阁臣休息之所。

    首辅刘健的值房在厅堂南边,窗户正对着卷棚,李东阳的值房在其对面。自从马文升与刘大夏两位阁臣去年相继致仕后,值房就一直空着两套,门上落着锁。值房一套一进两重,共有六间,机要室、文书室、会客室等一应俱全。

    现在,刘健隔壁的一套门已被打开,两个杂役正在房中收拾。李东阳知道,那是预备焦芳入阁办公了。李东阳刚在值房里坐定,内役还没有把茶泡上来,便有一位吏员进来禀告说刘阁老有请。

    李东阳起身过去,只见刘健端坐在硕大的红木案桌前,看得出他已到了一些时候,桌上摆了几份翻开的折子,显然都已看过。

    刘健指着文案横头的一张椅子,示意李东阳坐下。

    “宾之,昨夜睡了个安生觉吧?”刘健侧过身子,摆了摆官袍问道。

    “不知怎么回事,最近几个晚上睡不安生,昨天晚上也一样。失眠了。”李东阳答。

    “总不至魂一夕而九逝吧?”刘健眼角微微一动,揶揄道,“你向来风雨如磐,也有失眠之时?”

    李东阳听出刘健话中讥刺之意,想到会不会是刘健知道了皇帝派王玉昨夜来他府中潜访之事,顿时多了一份警惕,装糊涂说道:“前些时因为担心山西旱灾,心绪不宁,一时还没调整过来。”

    刘健并不知晓皇帝派王玉潜访的事,说这几句话无非是寻个话头开场,其实他一门心思还在刚送来的邸报上。如今拿眼睃了睃摆在案桌上那份黄绢封面的邸报,脸色一沉,出气也不匀了。

    “讲经筵的事情,平常都是由你分管,我也十分放心。”刘健顿了一下,把话引上正题,“王守仁参加讲经筵的事,如何处置?”

    三月初五,太子提议讲经筵改革,邀请现在在登莱兴起的新学参加讲经筵,皇帝当场就同意了,着李东阳全权处理。刘健很看不惯新学里面提倡的“四民平等”这一概念,认为这是乱纲常、悖伦理的谬论,非常反对。

    这本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你不同意这种观点,到时候参加辩论就是了,既然认为他们是错的,当场驳倒他们不就是了。

    但刘健也不知是怎么想的,自己不愿意参加辨经,也不想让其他人参加。一直想搅黄这件事,多次暗示李东阳尽量拖延,但李东阳并没有依命而行。现在见刘健恼着脸问起,便猜想还是为了这件事,于是谨慎说道:

    “首辅,讲经筵的事,皇上这次催的很紧,仆也只是依命而行,不过,这次讲经筵的内容,仆还没发表在邸报上。”

    “你看看。”

    刘健很是气恼地把桌上那份邸报推到李东阳面前,李东阳一目十行看了下来: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是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

    这正是王守仁进京时,在接风宴上所写的《尊经阁记》全文,知道的人并不多。现在居然堂而皇之刊登在朝廷的邸报上。读完邸报,李东阳意识到顾清、汪峻这两愣头青下闯了大祸。这顾清、汪峻是弘治癸丑科的庶吉士,文采不错,有冲劲,是未来的干练之臣,李东阳很欣赏他们。

    正是由于他的鼎力推荐,弘治十五年,这两位才获得了翰林院编修一职,处理朝廷日常公文、邸报事宜,编篡邸报本是他们职权分内之事。只不过未经首辅同意,这两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就擅自在邸报上刊登了新学文章,这让刘健如何不恼怒。

    从两人在邸报后面的评论文章来看,这种处置算是秉公而断并无错处。但是,这两个家伙不知道刘健特别反感新学,事前不作任何通报,径自刊登,这岂不是蔑视首辅权威?

    “翰林编修顾清、王峻,好大的胆子。这样大的举措,竟然事先不同内阁通气!”见李东阳放下邸报,刘健一拍桌案,冷峻说道,“这样下去,朝廷威权何在?”

    李东阳心底清楚,刘健所指的内阁实际就是他自己。他也不想争执,只是息事宁人地说道:“仆今日就去翰林院,查证这件事。哦,首辅大人,这两个人年轻,担任翰林院编修不久,经验不足。其他的心思还是没有的。”

    “查证什么,本辅认为这两个人不称职,打算把他们外放去赣州,去地方上当一任县令吧。”刘健一拍桌子,胡子也戟张起来,“我只问你,顾清、王峻如此胆大妄为,是否向你请示?”

    这一问真的让李东阳有些气恼,亦有些犯难:若回答没有请示,以刘健的暴脾气,轻而易举就会给两人定一个“擅自专权”的罪名,两人轻则降职,重则免官;若说这两人请示过,则明显是引火烧身。而且从刘健出言吐气来看,他已怀疑自己与这件事有牵连。

    “元辅,”李东阳不管刘健怒火燃胸,依旧口气平和亲亲热热喊了一声,接着说道,“邸报编篡,本来就是翰林院编修的职责,虽然他们没有向元辅汇报,的确不妥。但是刊登一些学术文章。仆以为,顾清、王峻有权这样做。”

    “有权?谁给他这么大的权力?”刘健逼问。

    李东阳仍是不紧不慢说道:“是皇上。据仆所知,翰林院编修主要的职责是给皇上提供咨询的职责,邸报上刊登什么发表什么,皇上认为便可以发表,其他人无权干涉。”

    刘健感到李东阳明显在袒护这两个胆大妄为的翰林编修,心火一蹿,气昂昂地说道:“如此说来,这新学提倡的所谓四民平等,你也是赞同的啰?”

    刘健咄咄逼人,李东阳也有些恼火,李东阳忍了忍怒气,正色答道:“元辅,仆赞不赞成不重要,问题是现在皇帝赞成新学观点。仆知道元辅担心这样下去,会乱了天下纲常。元辅从未去过登莱,你如何敢肯定登莱就是你想象的纲常混乱的样子。正所谓眼见为实,元辅又何必先入为主呢?

    顾清、王峻他们还很年轻,未必晓得元辅的心思,也许是皇上让他们这样做的呢?不知者不为罪,我这就去翰林院。提醒顾清、王峻下次注意,不再发生类似事情。元辅你看如何?”

    李东阳外示退让内含威胁,把皇帝都抬了出来,刘健听了很不受用。待李东阳话音一落,他立刻反唇相讥:“本辅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观点。宾之却模棱两可,始终不肯表明立场。顾清、王峻都是你的门生幕客,也是朝野之间人所共知的事。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与谋。宾之呀,我看你是成心要撕破脸皮与老夫作对了。”

    “元辅,此话言重了……”

    李东阳还欲解释,却一眼瞥见乾清宫大珰杜甫急匆匆走了进来,遂打住话头。杜甫来传旨,让刘健去文华殿候见皇上。

    杜甫退出后,刘健喊住准备离去的李东阳,余怒未消地说道:“这件事我要面奏皇上。”说罢,踅身来到文华殿。

    文华殿在左顺门之东,离内阁最近,沿会极门侧砖道前行不过数百步,即是文华殿的正门文华门。该殿永乐中建,但长期闲置,历朝皇帝都不曾御临。

    弘治皇帝践祚之初,重开讲经筵,谕旨将文华殿鼎新修建,易以黄瓦,从此,文华殿就成了皇上斋居经筵及召见大臣的地方。

    刘健走进文华门,早有文华殿当值太监迎上来,把刘健领进殿西侧的恭默室等待皇上召见,太监给刘健沏上用上等朱兰窨出的西湖龙井,笑吟吟说道:“刘阁老宽坐些儿,万岁爷还没有驾临呢。”

    这恭默室乃大臣等候接见的进退之所,原也是刘健坐惯了的地方,屋子里的古董摆设,墙上的字画匾对,无一样不熟悉。这时已日上三竿,室外花圃中的芍药,碗口大一朵一朵,在煦暖阳光下无不显得婀娜多姿不胜娇羞。

    刘健已喝了两盅茶,皇上仍未莅临,他便信步走出恭默室,站在花圃前欣赏这些开得正旺的紫烟朱粉。忽然,他瞥见一个人正顺着恭默室前的砖道匆匆走来。

    “这不是张翰么,他来这里干啥?”刘健心下疑惑。

    张翰是李东阳值房里当差的吏员,平时最得李东阳信任。待张翰走到跟前,刘健喊住他。

    张翰正勾头走路,万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上刘健,心里有些慌张,开口说话便不自然:“啊,是首辅大人,小人不知道首辅大人会在这里。”

    刘健瞥见张翰手中拿着一个已经缄口的足有寸把厚的信札,便问道:“你手上拿的什么?”

    张翰干笑了笑,说:“是李阁老让我送给司礼监的。”

    “啊?送司礼监?怕是送给萧公公的吧!”刘健厉声一喝,“张翰你说实话。”

    张翰站在原地不做声,那忸怩不安的神情,算是默认了。

    “写的什么?”刘健追问。

    “首辅大人,小的的确不知。”

    刘健烦躁的挥挥手,张翰逃避瘟疫似的走了。望着他的背影,刘健懊恼万分心绪烦乱……

    打从刘健天顺四年登第成为庶吉士后,已历英宗、宪宗、弘治三朝,就一直置身在京城的政治漩涡之中。明朝内阁辅臣几乎清一色都由大学士担任,而大学士又必须是翰林院出身。

    每次京城会试中放榜的进士,只有极少数被主考官看中的俊才,才有可能进入翰林院当庶吉士。庶吉士虽然也算是一个九品官,但并无实职,只是留院研究历朝经籍典故、治国用人之术,以备日后晋升为侍读侍讲,作为皇帝顾问的储备人才。

    因此,一旦被选为庶吉士,就是通常所说的点了翰林,前程就不可限量。选中庶吉士的人不一定都能入阁,但自永乐皇帝至宪宗皇帝这一百多年间,进入内阁的八十一位大臣,绝大部分都是庶吉士出身。

    刘健与李东阳、谢迁,以及即将入阁的焦芳,四人都是庶吉士出身。朱元璋开国之初,承袭元朝政体,设中书省及丞相之职,后因丞相胡惟庸谋反,朱元璋借机诛杀“胡党”近七万人,并决定废除中书省,永远撤消丞相之职,同时下旨说“今后谁敢言设丞相者,杀无赦”。

    撤了中书省,总得有人给皇帝办事,于是,内阁就应运而生。内阁起初只是作为皇帝的一个顾问机构存在。入阁的学士,官阶不得超过五品。

    朱棣死后是仁宗朝,由于阁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深得皇上眷顾,受宠日深。仁宗遂让他们处理朝中大事。阁臣操持权柄,就此开了先河。

    内阁首辅从此成了柄国之臣,与宰相无异,只是名义不同罢了。作为权力中枢的内阁,从此也就成了争权夺利刀光剑影之地。

    阁臣们虽然都是庶吉士出身,但为专权,不惜陷同门同种于死地。他看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但他并没有因此退却,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入阁的决心。

    堂堂七尺须眉,既入仕途,不入阁,不当首辅,又怎能把自己的满腹经纶用来报效皇上报效国家呢?经历几番风雨,几次坎坷,总算如愿以偿。

    从弘治十一年开始,刘健担任内阁首辅并兼吏部尚书,兼朝政、人事大权于一身,加之弘治皇帝信任,诸多事情对他倚重,让他放手去干,这给他施展才干提供了极好机会。

    十年来他经天纬地,颇申其志;责难陈善,实乃独裁。满朝文武,进退予夺,无不看元辅颜色。但春风得意之时,亦是隐忧酝酿之日。刘健初任首辅时,李东阳尚未入阁,有马文升、谢迁、刘大夏、李敏四位阁臣。

    这四人资格均在李东阳之上,与刘健相比差不多,都是三朝老臣。除谢迁有长者之风遇事忍让,马文升、刘大夏两人都同刘健一样恃才傲物,得理不让人。

    俗话说,一个圈子里拴不住两头叫骡子。何况有了三个。内阁从此成了争吵甚至肉搏之地。脾气火爆的刘大夏,好几次为了丁点小事,竟与刘健老拳相向。

    马文升虽然恪守“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古训,但天生一副好嗓子,经常与首辅叫板,骂得唾沫星子乱飞,声音响彻内阁大院。朝廷机枢重地,成何体统!刘健每次都恨得牙痒痒的。

    他毕竟在京城官场练摊三十多年,“窝里斗”一整套学问烂熟于胸,应用起来娴熟自如。首先,他把李东阳推荐入阁,团结起来与其他两人抗衡,两人多年交情,关键时候,李东阳帮刘健说话。

    阵脚既稳,然后瞅准时机各个击破,因此,在他的暗中操作下,两年时间内,马文升、刘大夏、李敏三位阁臣相继致仕。除李敏是自己看着没意思上本请求回乡外,另外两位都是被刘健想尽了办法,逐出内阁的。

    所以,到了弘治十七年底,内阁就只剩下刘健、李东阳和谢迁三人了。内阁算是平静了两年,自从弘治财税改革以后,宫府形势又顿时变得扑朔迷离。

    睡觉都睁着一只眼睛的刘健,突然发现真正的对手不是什么马文升和刘大夏,而是自己昔日的挚友,现在位居次辅的李东阳!

    平心而论,刘健觉得李东阳的才能,不但远在马文升和刘大夏之上,就是大明开国以来的所有阁臣,也没有几个人的才能盖得过他。一旦意识到这一点,刘健更感到猛虎在侧,威胁巨大,也就特别注意李东李东的一言一行。

    三年前,弘治十八年某一日,在乾清宫东暖阁中,他与司礼监秉笔太监萧敬因为政务争吵起来。李东阳出面解劝,貌似公正,实际上却在偏袒萧敬。几乎就在那一刻,刘健在心中作出决定,一定要把李东阳赶出内阁,而且事不宜迟,越快越好。

    刘健不愧为铁腕人物,做起事来雷厉风行。今年年初,他就办妥了增补焦芳入阁的一应事宜。

    焦芳是他的同乡,焦芳,字孟阳,河南泌阳人,天顺八年进士。弘治初年移霍州知府,擢四川提学副使,调湖广。不久,又迁南京右通政,后又迁礼部右侍郎。此人不学有术,极善逢迎,并不是合适的阁臣人选。

    但刘健一时情急找不到合适的人,只好用他了。管他呢,先弄个盟友进来,对李东阳多一份掣肘总是好的。与此同时他又故伎重演,布置自己的门生及言官,搜集李东阳的材料侍机上本弹劾。

    他的这一举动,也曾引起一些门生故旧的担心,他们都知道李东阳非等闲之辈,门生故吏也很多。一旦让他知晓,内阁中就会狼烟滚滚。刘健即使能搬倒李东阳,也是元气大伤。

    但刘健主意已定,不听劝告。现在,通过顾清、王峻擅发新学文章上邸报,他越发相信自己的判断,李东阳肯定觊觎首辅之位,早已暗中动手了……

    刘健在恭默室里胡思乱想,不知不觉过去差不多一个时辰,仍不见皇上到来,这种事往常从来没有发生过。皇上下旨候见,最多也等不了半个时辰。

    刘健正心下狐疑,只见杜甫又满头是汗跑进恭默室,朝刘健施了一礼,说道:“皇上让奴才来通知刘阁老,今日的会见取消了。”

    “为何取消?”刘健一惊,顾不得礼貌,直愣愣问道。

    杜甫面有难色,但经不起刘健一再追问,于是低声说道:“你是阁老,告诉你也无妨。皇后娘娘为了两个弟弟的事和皇上吵起来了。娘娘今天脾气很大,又摔杯子又砸凳儿,闹腾起来了。唉,皇上现在真的很难啊!内阁就不要闹腾了,别给皇上添乱。”

    杜甫最后两句话一出,刘健顿时一惊。这话杜甫绝对不是随便说说,他也没这个胆子。这绝对是皇上的意思。皇帝已经不耐烦了,间接地在敲打他。

    两人相对无言。离开恭默室,杜甫一溜烟就跑回乾清宫,刘健快步走回内阁。过了会极门,刚要跨进内阁大门,忽见树荫下蹿出一个人,连声喊道:“老爷,老爷!”

    刘健停下脚步一看,喊话的竟是家人刘禄。他诧异地问:“你跑来这里干啥?”

    刘禄神色有些不安,四下里瞧瞧,见没有人,便压低声音说:“刘安从老家来了。”

    “刘安?”刘健心头一紧,问道,“他进京干啥?”

    刘禄小声说道:“他要我尽快告诉老爷,老太爷病危,可能拖不过这个月……”

    “什么!”刘健眼前一黑,几乎站立不稳,还好刘禄就在身边,一伸手就搀扶住了他。刘健稳了稳心神,轻声嘱咐道:“你让刘安待在府里别出去,不要到处乱说。明白吗?”

    “小人明白。”

    刘禄拔腿就走,刘健又把他喊住,小声叮咛:“告诉刘安,府里人多口杂,凡事务必谨慎,尤其不要让其他人知道他从老家来。”

    刘健回到值房,神情变得更加的忧郁,陷入深深的沉思:老太爷都八十九了,这一关恐怕是撑不过去了,恐怕自己即将卸下差事,回乡丁忧守制。

    朝堂上风云变幻,皇帝渐渐开始揽权,新学开始盛行。再这样下去,这大明又会回到朱元璋的时代,内阁权力将会削弱,名存实亡。他此时如果回乡丁忧,以李东阳的个性,朝政主导权肯定会完全控制在皇帝手中,这是他最不能容忍的。

    另外,这新学如果全面推广,真要是在大明推行”四民平等”,实施全民教育……想到这里,刘健嘴中轻声呢喃:”李东阳啊李东阳,难道你就看不出这里面蕴含的危机吗?这是挖士林的根啊!”

    奎罗大叫:“殿下,饶命!我赔,我有钱,宫殿下面还埋着三个箱子,下臣愿意献出来赎罪,赔偿殿下的损失。殿下,饶命啊!呜呜呜……”

    朱厚炜一脚蹬开他,说道:“真他妈的贱骨头!不见棺材不掉泪。戚指挥,你带着人去收赎金,这狗日的,还敢不老实?路上要是再敢耍花招,直接给我枪毙!”

    朱厚炜话音刚落,周围的战士们顿时发出一片欢呼声。等人群安静下来,那国王被押到朱厚炜面前,他扑通一声就跪倒在地。用结结巴巴的汉语说:

    “臣,外藩罗阇国主奎罗三世参见卫王殿下!殿下,饶命啊!这都是误会啊!”

    “误会!看看那面大旗,那是大明的龙旗,你眼睛瞎了吗!哼,你这个贪婪的家伙,看到我们的船少人少,想倚多胜少,把本王当做凯子啊!”朱厚炜冷笑道。

    “多谢王爷宽容!您看,鄙国穷蔽,实在没什么好东西。下国愿意奉上刚才那两箱财货,赔偿上国的军费和损失。”

    朱厚炜气乐了,上前就是一脚,把这家伙踢得四脚朝天,骂道:“狗日的,给脸不要脸!你特么的打得好算盘,糊弄谁呢?那些两箱财货是战士们辛苦得来的战利品。嘿嘿,你倒是会做顺水人情,想一毛不拨,我呸!想得美。来人,把他扔到海里面去喂鲨鱼,这些鲨鱼还没吃饱呢。”

    立马就有几个粗壮的军士走过来,把这老家伙拎了起来,作势就要扔到海里去。奎罗顿时慌了,嚎啕大哭,抱着朱厚炜的小腿就是不撒手。

    “卫王,你的话我记住了!今天我欠你一个情,但是我们还是敌人,我不会放过你的!下次我抓到你,也饶过你一次!”

    朱厚炜连头也没回,只是伸出手背对着陈显龙摇了一摇,表示自己知道了。

    侍卫队长马三炮很是气愤,回头狠狠的啐了一口。转个头来气咻咻的说道:“王爷,您心忒软了!俺就不明白,您为什么要放过这群海盗?这帮人就没个好人,真是太便宜他们了。”

    “殿下,您误会了,这真不关我的事。都是水军大将陈显龙私自带兵出击,冒犯了天朝虎威,请殿下明查。”奎罗辩解道。

    看到这老头装可怜,朱厚炜不耐烦地说道:“行了!你不用白费心机了,这些屁话本王不想听,罗阇国作为大明藩国,攻击来访的宗主国军队,这就是事实。本王也不跟你啰嗦。奎罗国主,你打算怎么赔偿本王的损失?”

    戚宁指着一个五十来岁穿着华丽的老头,报告道:“殿下,这个老头就是罗阇国主,刚才攻破城之后,还想跑进。被陆战队的侦察兵给俘虏了。呵呵,殿下,俺告诉你,俺们缴获了两大箱财货,大部分都是黄金,看不出来这老家伙挺有钱的。”

    “干的不错!告诉弟兄们,缴获的财物,人人有份。”

    所有的海盗都被无条件释放。陈显龙看着围绕在身边的两个孩子,还有意味着他妻子,一种五味成杂的复杂心情油然而生。

    已经离开的那个少年,是他仇人的后代,但他现在根本生不起任何仇恨。他冲着朱厚炜的背影稽首一礼,然后不服气的大声喊道:

    马三炮扭头看了一下那些刚刚被陆战队俘虏的罗阇王的人马,嗤笑道:“切!俺刚才带着一个排,一个冲锋就杀的他们人仰马翻,直接冲进了王城,这帮土著弱鸡得很!就凭他们,也敢冲咱们呲牙,真是活的不耐烦了。”

    “你懂个屁!”朱厚炜拍了马三炮的脑瓜子一下,笑骂道,“就你逞能!别看现在这些家伙一个个很老实,一旦他们得势,这些人比那些殖民者更狠毒!他们畏威而不怀德,等你虚弱的时候,他们就会像饿狼一样扑上来撕咬你。算了,跟你这个莽夫说,你也不懂。”

    两个人正说说笑笑,戚宁率领一队士兵,抻着几个明显是头目的俘虏走了过来。

    朱厚炜侧头瞥了一眼气鼓鼓的马三炮,轻笑道:“呵呵,三炮啊,你不懂!便宜他们总比便宜外人好,毕竟这里是在国外。大家都是炎黄子孙,咱们华夏人老实人太多了,狠角色大少。

    生活在外面不容易,留着这些海盗,免得华人在外面被人欺负。这东南亚啊魍魉魑魅多着呢,甭看现在老实,一旦这些人得势,就会冲咱们露出獠牙,嚣张的很!“

    “记住!之所以放你走,是因为你虽然是海盗,却没有祸害过华人,而且还曾经保护过本地的华人。你很幸运,不像你的老祖宗一样,专门祸害自己的同胞。否则的话,你已经人头落地了。“

    ”本王希望你记住,不管走到哪里,你始终是炎黄子孙,别把自己的根给忘了。你走吧!你的祖先陈祖义死有余辜。如果想找朱家人报仇,本王接着就是了。”

    真的就这样把自己放了?陈显龙吃惊的看着朱厚炜离去,恍若在梦境中。那瘦削但挺拔的背影,此刻显得如此的高大和伟岸。他没想到,朱厚炜甚至没有向他提出任何条件,就把他放走了。

阅读大明皇弟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随机推荐:打脸是门技术活炼明大秦之万代帝王都市之最强仙道重生之追爱少女火影之超级副本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