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攻坚不易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umixs.info

    过了两天,大家还没有想到什么更好的办法。

    屈平命屈突野守北门,杨再兴守南门,韩世忠守东门,自己与岳飞守西门,绝不让完颜宗弼有逃跑的机会。

    岳飞说:“元帅,本将愿率兵试探攻击,我们这样空想也不是办法。金军有几斤几两,掂量过了才知道。”

    众将沉默不言。

    屈平想了想说:“也好,如果能开辟出放置大炮的有效范围,那便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大炮有效射程三百步,如果要打到城楼上,还得更近!”

    “本将知道了。”岳飞道。

    “小心!”屈平嘱咐说。

    岳飞率一万人马从西门发起进攻,逐步清除沿线的路障。

    进入离城墙二百步时,城上铺天盖地的发射投石,宋兵死伤惨重,寸步难行。

    少数继续前行的士兵们,因为拒马路障的阻碍,速度缓慢,被敌军的弩箭纷纷射杀。

    若遇宋军人数众多,金军就无差别大范围攻击,如果小股宋军渗入,就用箭矢精准打击,即便到了城下,没有攻城设施,也是徒劳无功,接下去就是等死。

    屈平见岳飞攻了近半个时辰,牺牲了二三千士兵,除了又挪走一部分拒马,几乎等于徒劳无功。

    于是便只好鸣金收兵,再做打算。

    岳飞回来恨恨地说:“金军这样肆无忌惮地发射投石、箭矢,难道不怕弹尽粮绝吗?”

    汪智全说:“延庆城中还有几座山峰,这石头,怕是一时半会儿用之不竭。”

    江伯严道:“元帅,末将请求神机营大炮向前一试。大炮射程近三百步,即便朝城墙上射击,再往前五十步便是。咱们大宋的投石机也不过二百步距离,他们的顶了天一百八十步。”

    岳飞说:“根据刚才的经验,金军投石机最远范围确实在二百步以内。”

    屈平说:“我顾虑的不是大炮能不能击中敌人,而是大炮打完了,攻城部队能不能顺利攻上去。”我爱电子书

    岳飞说:“照这情形,确实不好攻。”

    “在城下二百二十步先筑土基,高度约三丈,到时大炮与城墙高度相当,还不是看着他们打!”汪智全说。

    屈平首肯道:“说得对,不枉我让你统领神机营!有了高台,城墙上的一举一动都能看到清清楚楚了。”

    说干就干。

    很快,十八座三丈见高的炮台在金兵的眼皮子底下建造完成。

    虽然金军用投石机试探攻击,但是结果还差着十来步距离,无论如何都够不到了。

    完颜宗弼还以为宋军要搞什么祭台之类,直到十八门大炮被推上了高台,他才恍然大悟,惊出一身汗。

    “找地方躲避!”完颜宗弼下令没多久,一发发炮弹就朝城楼上招呼而来。

    城上的投石机成为第一目标,床弩也顺带遭了殃。金军虽然尽量找掩体躲避,但是城里集结了茫茫多金兵,多少都免不了死人。

    城楼的木质结构在炮火下也着了火,熊熊的火焰让金兵更加胆颤。护城河的吊桥也被击中,燃烧着散落一地。没有了吊桥,进城出城都困难。

    就在大家眼看胜利就要来临时,汪智全说:“元帅,炮弹还剩三十余发……”

    众人鸦雀无声,关键时刻,怎么就掉链子了?城门都还没破呢!

    大家默默地看着屈平,屈平心中惋惜,说:“用剩下的炮弹,将地面的拒马炸出一条道来!”

    “是!”汪智全依命而去。

    “再留两发炮弹备用!”屈平在后面喊道。

    大家的心情一下由高到低,怅然若失。

    大家也都明白了为什么大炮不分配到各路军,因为消耗实在太大,已目前大宋的实力,还不足以支撑起满堂开花的局面。

    但是,未来肯定可以。

    屈平黯然说:“接下去,回归原始的冷兵器时代了……神机营还有手雷,也够招呼他们的!”

    大炮炸出一条道,一万宋兵头顶护盾,扛着沙袋,奋勇冲向敌城。只有填满了护城河,才能靠近城墙,才能有希望越上城墙。

    金军延庆城上只剩下孤零零的一架投石车,即便如此,它还是充分发挥着余勇,不断地朝城下的宋兵投下巨石。

    宋兵顶着盾牌,就像一条条背着盔甲的百足虫,义无反顾地冲向护城河,将沙袋扔在护城河里。

    如此反复往来,必须先填满护城河。

    金兵箭矢不管用,唯一的投石车实在是杯水车薪,只得让宋兵冲到护城河旁,等宋军靠近,便轮番地用石头攻击。这时候箭矢也可以派上用场,三排弓箭兵轮流朝城墙下射击。

    宋军首要任务是用沙袋填满护城河,即便有盾牌护着头顶,还是免不了被击杀的可能。

    二十米宽、四米深的护城河要填满,如果要两米的路宽保证通行,就需要填满一百六十立方米的空间。

    为了保证进攻速度和安全,沙袋必须控制重量大小,最多也不会超过半个立方米。

    因此,要在这条护城河中填平出来一个两米宽的路基,理论上起码要三百二十人次。

    不过还好宋军人海茫茫,经过一万人不懈地努力,前仆后继,在献出了一两千生命之后,终于将护城河填出一段五十米宽的路出来。

    之后,宋军扛着攻城梯奋勇冲向城墙,只要将攻城梯架上城墙,踏上城楼不过是时间问题。

    宋军的投石车也早已快速地进入攻击阵地,轮番地将大石头朝城上砸去。除了投石,还有火炮。在原始的火球内部装上火药,等到火球投掷进了敌军阵中,刚好点燃里面的火药,经二次点火的炸弹便砰的一声炸开来。

    即便城墙被巨石、火炮击打得满目疮痍,城上火光四起,但是金兵们仍旧骁勇抗击着,毫无退缩。

    延庆府之战,便是宋金战役的转折点。

    如果宋军胜利,将宣告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下面的金国土地便一览无余的裸露在宋军面前,随时面临宋军的攻伐。

    而如果金军侥幸顽强保住了延庆府,说明宋军的大炮并非无往不利无坚不摧,至少人力物力都有时尽。等宋军少了大炮的火力,两军旗鼓相当,金军未必不能一战。若侥幸夺得宋军大炮,说不定金国也能仿制出来,重新回到列强行列。

    是以,金军将士上下,在这危急关头,无不齐心协力,万众一心,誓要保存延庆府。

    延庆府的存亡,关系到金朝的生存与尊严!

    这一战,于双方来讲,都是一样的意义:为生存,更为尊严!

    宋军通过五十米长的护城河到了城门下,城上的金兵不断用石头、滚木、箭矢无差别攻击。

    宋兵根本连头都抬不起来,更别说架起攻城梯。很快,宋兵的尸体在城墙下堆积了两层厚,尸横遍地,血染护城河。

    屈平焦急地观望着攻城事态,情况十分不容乐观。

    屈平道:“敌军反击猛烈,估计延庆城中已经全民皆兵。”

    这段时间,牺牲的宋兵保守估计有五千上下,强攻看似已经无望。

    有惊无险地取走了拒马,获得了建造营寨的木头,可以说是小胜一筹,金兀术肯定气得不行。

    但是接下去如何进一步攻城,却是一个难题,横冲直撞必定带来巨大的伤害。后面的路还很长,不能这样浪费士兵的生命。

    四面城墙设下大量防御设施,城头上到处是金兵来回巡防,想从永定河悄悄爬上去,或从永定河潜入护城河爬上城墙,都不大可能。

    屈平想着完颜宗弼设下的重重拒马,急中生智道:“咱们现在安营扎寨不正好需要大量木材吗,金兀术这不是已经给咱们准备了这么多现成的材料吗?”

    众将略有所悟,但是敌军防御严密,如何才能得逞?

    岳飞道:“好办法,气死这个金兀术!”

    命令执行下去,约两刻钟后,消息来报:

    “敌人在城外二里范围内设下无数陷阱,许多士兵们不小心着了道。但是我军加强警惕之后,已经顺利取走五分之二的拒马,城上的金兵无可奈何。”

    宋军追杀了一阵,为避免前方有埋伏,便重归团队,步步为营,向前挺进。

    完颜宗弼见伏兵败退而回,悻悻地承认宋军确实威力强大,正面作战是绝对没有办法得胜的。

    幸好延庆城早就在城下二里范围内设下无数陷阱,一里范围内摆下重重拒马,城上安置了大量投石机、床弩,弓箭手前后三排轮流放射,更有巨石、火油。加上收刮来的庞大的粮食,足够支撑三个月。

    只听屈平接着道:“听着,一里的距离,城上的箭矢根本射不中,投石也就百丈不到的距离。他以为我们拥二十万众,就会强攻硬攻,我们偏偏不急。先把他们外围五分之二的拒马全部堂而皇之地搬走,然后,再用绳钩尽量拖走更远的拒马。”

    此计十分恶心,金军只能在城里眼睁睁地看着宋军一次次的将城下的拒马拖走,据为己有,却不敢贸然出城攻敌,只能看着干着急。

    宋军大将们看着眼前刚刚垒成的延庆城沙盘,纷纷皱眉不已。

    儒州延庆城东南角紧靠永定河,十米宽的护城河引永定河水而入,护城河深度达四米,想逾越护城河并非易事。

    完颜宗弼的拐子马早就被宋军识破,难以发挥奇效。

    此时金兵见捞不着好处,丢下近五千具尸体,有序撤退了。

    攻城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屈平命部队在离城十里之外安营扎寨,一面命探子打探敌情。

    探子得到的消息,让大家都很头痛,这个完颜宗弼关闭了城门,收起了护城河的吊桥,在城外一里范围内设下重重拒马,城上大量防御设施,想要越过这一里的重重拒马都困难无比。

    一里的距离,大炮都很难击中目标。

    再加上城外又宽又深的护城河,宋军想要进城,除非长了翅膀。

    完颜宗弼已经做好了打一场持久战的所有准备。

    屈平见炸得差不多,下令韩世忠、岳飞、杨再兴挥师杀向金兵,除恶务尽。

    金军早就有完颜宗弼命令,若见不敌宋军,立即退回延庆府城。

    金兵冒着炮火,好不容易冲向山坳的屈突野部,岂料屈突野早就命部队严阵以待,严密防护得滴水不漏,完全就是一个吸引敌人攻击的铁桶阵。

阅读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随机推荐:打脸是门技术活炼明大秦之万代帝王都市之最强仙道重生之追爱少女火影之超级副本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