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科学的规避风险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umixs.info

    一般情况下,每日上午10时后,温度升高、风力加大、风速加快,林火燃烧剧烈,火势凶猛,复杂多变,危险性极高;夜间视线不良,难以把握地形地势及火场情况,容易误入险境或出现摔伤、摔亡。

    在植被分布上,要重点防范“三种类型”,即灌木丛集中连片和阳性杂草连续分布、可燃物立体分布明显、地被物厚重的原始林区。

    在这些植被类型分布的区域,部(分)队行动缓慢,机动受限,遇有险情难以迅速脱离险境;由于地面可燃物与植被燃烧剧烈,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烟雾,严重威胁官兵人身安全。

    在地形上,要注意防范或避开“八种地形”范围内燃烧蔓延的火势,即陡坡、鞍部、狭窄山脊线、狭窄山谷、单口山谷、草塘沟、山岩凸起地形和合并地形林火燃烧发展至上述区域,其林火强度大,推进速度快,易产生立体燃烧和二次燃烧,对参战官兵的生命安全威胁最大。

    陡坡。林火呈上山燃烧蔓延时,火焰由垂直发展改变为水平发展,所产生的热辐射和热对流促使树冠可燃物加速预热燃烧,蔓延速度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加快。

    因此,越过山顶直接迎火扑打或向山顶方向撤离都是十分危险的。

    狭窄山脊线。在山脊线附近燃烧的林火受风的影响很大,大风越过山脊,通常在山脊背面形成涡流,在涡流作用下,火行为变化多端,难以预测把握。

    山脊线两侧坡度大,植被茂密,是产生二次燃烧几率最高、强度最大的区域,在遭遇林火威胁时,转移撤离十分困难,危害性很大。

    鞍部。鞍部受昼夜气流变化的影响,风向不定,是火行为最为活跃的地段,林火最容易通过鞍部向背坡蔓延。

    气流横向通过鞍部时,常在这一区域形成涡流,造成林火燃烧发展方向紊乱,易产生火旋风和飞火。

    鞍部一般与山谷相连,若山谷的主风向与鞍部垂直,气流在山谷内运动受阻,气压不断增大,鞍部的“短板”效应凸显,高速气流涌出,这一区域极易产生强度大、蔓延快的林火,对灭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狭窄山谷。狭窄山谷风向易受阻,火势发展相对较慢,燃烧释放大量的一氧化碳,在谷内弥漫沉积,极易导致人员窒息和中毒。

    同时,随着时间延长,林火对陡坡两侧可燃物进行预热,温度逐渐升高。一旦风力加大,林内可燃物和一氧化碳同时燃烧,形成火爆,部(分)队难以脱离险境。

    单口山谷。三面环山,只有一个进口的山谷,称为“单口山谷”,俗称“葫芦峪”,如同排烟管道,为强烈的上升气流提供通道,极易产生爆发火。

    虽然有的火场“单口山谷”的地形特征不十分明显,但相似地形与合并地形交错,致使林火燃烧发展更为复杂多变,处置不当也会发生人员伤亡。

    草塘沟。这一地域因细小可燃物密集连续分布,特别是有易燃灌木丛分布,林火燃烧速度快,若遇有缓坡、湿地、农田、植被类型分布和变化等情况,林火行为易改变,产生多个火头,甚至产生飞火,进入这一地域的部(分)队很容易被林火袭击包围。

    山岩凸起地形。由于地形条件特殊,产生强烈的多个空气涡流,林火在涡流作用下,易产生向多个方向燃烧极的不稳定火头,灭火人员极易被大火袭击。

    合并地形。岩石裂缝、鞍部、山岩凸起地形和陡坡并存,会使火焰由垂直发展变为水平发展,热空气传播速度加快,促使林火行为突变,极易导致人员伤亡。

    (本章完)

    因此,作为指挥员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火场与灭火进程中各类危险要素成因,强化风险意识,时时高度警惕,处处戒备防范,科学组织指挥,正确应对处置。

    在时间上,要高度警惕“两个时段”,即每天上午10时后和夜间。

    二是选择最佳的地段。地形相对平缓、植被相对稀疏、火势相对较弱的地段,是突破火线展开扑救的最佳地段。

    三是运用最佳的手段。要针对不同的火场态势和机具配备情况,宜风则风、宜水则水、宜化则化,并科学编配力量,整合机具,活用战法,攻防兼备,是提高灭火效益、确保参战官兵安全的最佳手段。

    扑救森林火灾,保护生态安全,既是一项青春万岁事业,也是一种高危性职业,参战官兵所面对的是一个开放、高危性的自然环境,所处置的是一种开放、高危性的自然火灾,各级指挥员、广大官兵始终面临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挑战。

    从林火燃烧变化的特点规律看,森林火灾一旦形成规模,就会出现风助火威,火借风势,瞬间形成高强度火势,数个火头跳跃发展,立体燃烧、二次燃烧,而且推进快、强度高、变数大、险情多、难掌控。

    从灭火行动的组织指挥看,因缺乏对林火燃烧发展及变化一般特点规律的把握,加之实战经历不多,对火场态势及林火行为研判有误,仅仅靠主观臆断,盲目部署展开行动误入危险火环境。

    还有的遇有险情,惊慌失措,处置不当,易酿成人员伤亡及装备严重损毁的惨剧。

    二是地形地貌复杂,战斗保障困难。部(分)队进入火场后,受地形、植被制约,通视范围小,给一线指挥员观察分析、判断火势、决策部署、组织展开灭火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受高山阻隔以及地下矿藏干扰,时常发生通信信号衰减,甚至出现死角和盲区,难以实现通信指挥动中通、火场通、时时通。

    另外,多数火场周边地广人稀,村寨分散,交通不便,加之经济滞后,不利于及时筹措和前送给养物资。

    为此,科学规避火场风险,确保官兵人身安全,是组织展开灭火行动的重要前提。

    从森林火灾的自然属性看,由于受地形、植被、气象、时段等因素的影响,林火行为瞬息万变,隐患时时有、风险处处在,不可预见、不可预知的险情、危害随时有可能发生。

    要在熟练掌握基本战术手段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火场的综合要素,因时、因地、因情、因势灵活运用,概括起来就是要做到“三个最佳”。

    一是把握最佳的时段。一般情况下,凌晨气温低、湿度大、风力小、风向稳、火势弱,是展开灭火行动的最佳时段。

    尤其是进入山区道路狭窄崎岖,弯道多、坡道多、险道多,摩托化开进速度缓慢。

    多数林区无路可行,参战官兵负重徒步行军,翻山越岭,行进速度慢,体能消耗大,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机动到火场。

    五是气象复杂多变,决策指挥困难。火场受风力、风向、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干扰,加之复杂的地形地貌,及可燃物分布连续,为林火燃烧创造有利条件,极易形成火场“小气候”,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导致林火瞬息万变,难以在第一时间准确把握、判明火场态势和实施精确决策指挥。六是林火行为特殊,确保安全困难。

    常言道:兵无常势,火无常形,即使在同一火场、同一方向、同一火线和同一时段,由于受坡度坡位坡向、植被林相、可燃物载量分布及气象、风力风向、温度湿度等诸多自然条件的影响,其林火燃烧蔓延、行为特征千差万别、变化莫测,稍有不慎极易造成装备损毁,人员伤亡。

    七是军警民联合灭火,整合力量困难。由于扑救森林火灾参战力量多元,纵横联系广泛,指挥关系复杂,协同形式多样,往往统一各方意志、整合力量、协调行动、联合攻坚难度较大。

    三是山高坡陡林密,灭火行动困难。由于多数火场地处山高坡陡、谷深林密的地域,往往直接影响部(分)队展开行动、突破火线、推进扑打及各部之间的协调指挥、协同配合、机动支援等行动。

    四是植被分布密集,监测预警困难。因植被成立体分布,集中连片,郁闭度高,加之竹林丛生,密灌、针阔叶林交织,导致火场(火线)安全员观察林火、监测火势受限,及时为一线发出预警信号信息、有效应对处置突发情况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第二百三十四章科学的规避风险

    从扑救森林火灾自然与客观条件看,由于受地形、植被、气象、道路交通、供给保障等因素影响制约,灭火作战行动面临七种困难。

    一是林区交通闭塞,开进机动困难。森林火灾大多发生在偏远林区,公路干线少,标准等级低,通行能力差。

阅读象牙塔逐梦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随机推荐:打脸是门技术活炼明大秦之万代帝王都市之最强仙道重生之追爱少女火影之超级副本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