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承父志抗辽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umixs.info

    三日后,杨继业将火塘砦诸事托付王柏堂,杜柏英二位叔父掌理,留下王家‘五英’中的四英及众老将守砦。拜辞母亲王老太君,带着佘赛花、王贵、杜国显、王喜父子、四卫、四凤、及五千亲兵,向太原出发。

    汉主刘均闻报杨继业已到,在御书房单独接见,先赐黄金五百两,白绫五十匹表示对火山王去世的吊唁。随后对杨继业道:“代州乃我国与辽邦接壤边境,是辽国进犯的必经之路。今封卿为代州节度使,率领精兵一万及卿家亲兵前去守镇,抵抗辽军入侵。朕已令户部及时供应粮草,令兵部发兵,明日卿即可点军赴任,如能建功立业,朕必重赏”

    刘均本想学刘备用诸葛亮,一步到位直接封杨业任朝廷最高军事长官。又担心杨业年青无功不能服众,就先放到边关观察一段。

    ****

    所谓代州,只是个民众不足五万的荒辟小城。原名代县,群山环绕,地薄人稀,城小民穷,因是战略要地,刘均改县为州。至于封杨继业为节度使,纯粹是战略的需要,如论实权,这个节度使的势力范围连别的节度使的五分之一也不到。

    杨继业志在抗辽保国,根本不在乎官职大小,权利轻重。兵驻代州后,亲办的第一件事是,带领王喜父子在周边百十里内查看地形。发现在代州北部五十余里的地方,有一座‘雁门山’,山上古代修的长城,在此留有一座关口,叫雁门关。关外群山起伏,峰峭沟深,一条长约十多里的南北通道,夹在群山沟中,北通辽国、南至雁门关,地形十分险要。杨继业站在关上对王喜道:“王叔请看,此关地形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我们如果据关而守,辽兵即来十万也是望关兴叹呀!”

    王喜道:“好是好,只是太破败了,做为拒敌要塞,非大兴土木重新修复不可,这人力,经费从何而来?你刚到任所就向朝廷要银两、、、、、、怕是不妥吧”

    杨继业道:“汉主拨的军费尚够度支,人力吗、、、、、、我们可以只雇用有才干的匠人,让兵士轮流做小工,无需很多银子即可把此关修成‘铜墙铁壁’。”

    杨继业回代州后,请佘赛花带五千子弟兵驻守代州城并兼理民情。自己带领王贵、杜国显、王喜、王世英、‘四卫’及一万官军进驻雁门关。动手修复残破不堪的关门楼,烽火台、修补城墙垛口。又依着山势,放炮崩山,将关外那一面修的更加陡峭。将山上唯一的流向山外的溪水修闸军管,平时放水自流,供来往客商,行人饮用;辽兵来侵,即可闭闸断流,卡住敌人水源。同时,因地制宜制定了几种御敌方案,进行军事演习。老将王喜设计一种‘抛石机’,督木匠仿制了五十架,支在城墙之上。此机在数人操作下,可将数十斤重的大石块,抛掷百二十步远,威力甚巨。

    一瞬间,荒凉多年的雁门关热闹起来,炮声隆隆,人欢马叫,军旗飘荡,练兵的杀声震天、、、、、、

    ****

    自古以来,交战双方皆是敌中有我,我中有敌。所谓大将军运筹帏幄,决胜千里,靠的就是情报。杨继业在雁门关大张旗鼓地修关练兵,自然也瞒不过辽国探子的耳目。

    辽帝‘耶侓璟’得到消息大吃一惊,连连拍案,大叫不好。大将耶律得古问他何事动怒,璟帝道:“将军有所不知,多年来,大辽不攻占河东之地,一是因为北汉地贫人稀,山高路险,不利骑兵作战;山道崎岖,粮草运输困难,仅用步兵,代价太高,就是占了也守不住。二是汉主刘崇愿意以小辈交好,常年上贡。三是北汉与中原历代有仇隙,中原兵要进攻大辽必须先下河东才行,有刘崇在前面挡着,我们坐山观虎斗,还能渔人得利。现在,刘崇已死刘均继位,他不来报丧也就罢了,竟然派火山王的儿子杨继业,带兵修复多年不用的雁门关,其欲与大辽为敌的意向不问可知!朕岂能隐忍不发!”

    耶律得古道:“狼主何不马上起兵,趁关未修好,破关而入直取太原。一旦据有河东,视中原如探囊取物尔!”

    璟帝道:“正合我意,卿可传喻各部,朕亲征河东!”

    耶侓得古道:“禀告狼主,臣以为杀鸡不用牛刀?小小一座雁门关,何须狼主亲征!末将不才,愿率一万铁骑代陛下前去,取得代州后,陛下再率大军征进不迟。”

    景帝道:“事关国运大局,卿家有把握吗?”

    耶律得古道:“愿立军令状,月内攻不下雁门关吾提头来见!”景帝大喜,封耶律得古为征南大都督,拨骑兵一万,步兵二万,战将十余员,择日出征。

    ****

    却说,杨继业麾下将领中,王喜及其子王世英都是军中探事将领【相当于现在的情报处长】,对安点布线探消息,化妆侦查摸敌情,学有专精。杨家军在太原未出发就已把探子派出。现在王喜手中不仅掌握着百十名远探、近探、流动探,还在辽国建立有秘密探事站,配有千里信鸽,可以飞鸽传书。

    辽军一出动,杨继业就得到消息。因新带的一万官军原是京城护卫军,不善于野战,且对军中的伍长、千把总等中下级将领不熟悉,还不能拉出去对敌,故决定兵不出战,据关坚守。好在关外已修成斜坡,骑兵用不上,攻城楼车也推不到城墙下,坚守没问题。

    且说耶律得古率三万精兵,气势汹汹来到雁门关外。扎下营寨才发现水源已被汉军截流,气的亲手杀了管探事的行军参将吐鲁不花,移营到离雁门关十几里的有水地方重新安营扎寨。第二日亲带五千人马到关下挑战。哪知关外见不到宋军一兵一卒,关上除了一面鲜明的‘杨’字认军旗外就是几十名民工好像在修补关墙。看不到应该出现的刀光剑影,张弓把弩,锦旗烈烈,战鼓声声、、、、、、。

    耶律得古迷惑了,这一切不合时宜的迹象令他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是守军没得到消息?这绝不可能!火山王的儿子岂是省油灯?是空城计?也不像,城外都是陡峭的大山,无处可以埋伏兵马,城门也关着、、、、、、他走来走去近一个时辰,也不明所以,决定先来个试探性进攻,摸摸杨继业的脉。随下令两名千夫长各领一个千人队攻关。在咚咚的羊皮鼓声中,两千名辽兵抬着百十付爬城长梯,嗷嗷叫着顺坡爬去。爬到离关墙还有三丈距离时,猛听得一声炮响,关上出现无数汉军,有的张弓射箭、有的举石下砸、有的扔石灰瓶,地势陡的地方还有滚木。只砸的辽兵哭爹喊娘,纷纷后退,第一次进攻在丢下近千具尸体后失败了。

    第二天,耶律得古把两万步兵全部都带到关下。一天当中连续发起五次进攻,还亲手杀了一名退下来的百夫长,也没攻到关墙跟前一步。代价却是重伤两名千夫长、死亡五名百夫长、死亡兵士三千多、伤六千余人、损失了近一半的兵力。而杨家军只不过是损失了一批箭矢、石头、滚木而已。耶律得古知道这仗是没法打了,将部队撤回大营,连夜给辽帝写了一本奏章,要求增加部队、支援攻城楼车。

    欲知辽帝是否派兵支援?请看下回“雁门关大捷”

    晚上,杨继业请王贵、杜国显、佘赛花共议此事,赛花道:“说起来刘均的国策较乃父刘崇是高明一些,不尽人意的是,他拿不出强国富民之策。只知闭关自保,以解近忧,不知开拓治本,以图远虑。尽管如此,为妻愚见夫君还是应诏为是,且不说我们是汉国子民理当奉诏,爹爹言犹在耳的遗瞩你忘了吗?”

    王贵道:“我们三家世代相交,亲如一家,凡事以杨哥马首是瞻!一切都听杨哥的!”杨继业意随决,对三人道:“为继承先父抗辽之志,吾意已决,三日后奉诏进京!”

    ****

    这年,北汉主刘崇去世,传位于世子刘均。刘均即位后任用呼延廷为丞相,欧阳昉为枢密使,国舅赵遂为为禁卫军统领,丁贵为兵部主事治理国家。

    刘均当太子时,亲眼看到父亲与辽国交往屡屡吃亏。每逢汉国有事,需要辽国出兵帮忙,辽国总是收了礼物,满口答应。具体办事却推三阻四。特别是‘高平之战’,辽兵尚未见到周军就半途撤兵,扔下刘崇挨打。更可恨的是,这些所谓援兵在撤退途中,大肆掠夺百姓财物,甚至不惜放火烧村,使许多村子毁于一旦。是故,认为父亲的联辽国策实际上是开门揖盗。那些契丹人豺狼成性,全无信义可言。何况,用异族人打汉人丧失民族大义,很让国人瞧不起。抗辽名将杨衮不愿在朝为官就是因为此事。他决心改变国策。

    刘均作太子时去五台山游寺,曾与正在学艺的杨继业邂逅相遇,在双方各不知身份的情况下,议论天下大事。高谈阔论中得知杨继业的志向,深敬继业的人品。得知火塘砦由杨继业主事心中暗喜,即将诏书改写成对杨继业的内容,大意是:“朕闻国难所以兴帮,殷忧所以启事。先帝西去,予承位晋阳。但北有虎视之辽,南有鲸吞之宋,正是我君臣振国保邦之日也。必有忠勇鹰扬之将,急遏辽宋之虞。兹尔杨继业,子承父职,文武双全,正堪大用。故命兵部主事丁贵持彩礼以迎。即着来京扶孤,率兵保国安民,尔其倍道兼行,以慰朕怀,钦此”

    丁贵来到火塘砦,杨继业迎入砦内,焚香读罢诏旨,和丁贵分礼坐下。丁贵道:“汉主即位以来励心图治,罢绝联辽国策,任用抗辽诸臣。今诏将军赴京,出任抗辽主将,本欲亲来,初登大宝,不便移驾,特命末将持诏前来,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杨继业道:“天使一路鞍马劳累,且休息一宿,明日再议吧。”

    话说杨衮夫妇听杨洪禀告、儿子在岳家成大礼的事后,哈哈一笑道:“师兄就是师兄,办什么事都不按规矩出牌!这也好,倒省的咱操心也!”

    “还好意思笑!堂堂火山王娶儿媳,竟在女方家成大礼,也不怕别人笑话!真是的、、、、、、”王妃显然不悦。

    不过,突见儿、媳同归,且有喜在身,王月珠自是把心中的小芥蒂抛到九霄云外。高兴的斋浴三日亲到家庙上香,跪谢天地神灵保护、祖宗有德。每日对佘赛花嘘寒问暖,关心倍至,唯恐媳妇受半点委屈。

    可他也清楚,仅有十几个州府的河东小国,夹在北辽与大宋之间生存不易。所以采取两不得罪的‘闭关自守’之策,意图偏安一偶。他一面招兵买马,训练军队;一面派人整修边关。他觉得居住在河东的杨家军不能为朝廷所用,实在是先帝的一大失误。

    于是,亲写一道诏书,诚邀杨衮出任朝廷‘中书令’掌管全国军事。派朝中主张抗辽的大将丁贵为钦差大臣,前往火堂砦,招请杨衮入朝。那知,专使未动芮州塘报已到,说是:“火山王因病仙世,砦中是杨继业主事”。

    临终教导继业道:“宋太祖赵匡胤乃人中龙凤,昔年与为父有‘铜锤换玉带‘之缘。他平定南方后,必定兵犯我国,刘汉主做事固有不尽人意之处,咱杨家毕竟是汉臣,不能坐视亡国;北辽乃虎狼之邻,必须全力抗之,绝不许辽狗逞凶河东!尔师祖乃佛门高僧,如有大事不决,可请他老人家为你剖析;父之金刀乃前古神兵利器,葬之可惜,吾儿可用它扬威沙场;火塘砦王姓子弟兵,你外祖在时已对杨家忠心耿耿,可当亲兵亲将用之;火塘所有老人都要善待之、、、、、、”言未尽已去世。

    火山王去世,惊动整个芮州,官、民、送灵队伍多达三万余人。杨继业在师叔王柏堂、杜柏英帮助下,隆重办完了父亲的丧事。将原来的‘校尉居’重新修缮,更名‘养老堂’,把砦内老一辈头目王金锁、王石柱等二十余人供养在内,请王柏堂、杜柏英做正副堂主,王安做总管,管理诸事宜。启用王喜的公子王世英、王金锁的长子王世杰、王大勇的儿子王世猛、王小顺的儿子王世勇、王安的养子王世仁等王家‘五英’以及宋平的儿子宋光、宋安儿子宋荣、张二虎的二小子张彪,游大海的儿子游良等一班小兄弟,代替老一辈头目负责砦内外诸事宜。自己则与王贵、杜国显全心致力于修文习武。

    因佘赛花有孕身重,路上不便快行,由朔州到火塘砦千里路程走了半月之久,总算平安到家。

    ****

    杨家注重武功,每逢家中有了喜庆之事,不是搭台唱戏庆贺,而是家人比武较艺为乐。杨衮坐在场中观看,先由杨继业、王贵、杜国显表演马上功夫;接着是家将后代王家‘五英’,王世英、王世杰、王世勇、王世猛、王世仁单人演艺;而后是杨家‘四铁卫’杨洪、杨安、杨明、杨杰演练,甩手箭、铁蛋子、飞刀、绳鞭等小巧功夫;而后是杨家女卫‘四凤’金凤舞双刀、银凤使双短戟、春凤提钩镰枪、秋凤用绣戎刀,表演马上对打、、、、、、杨衮看的技痒,扭脸对老兄弟王柏堂、杜柏英道:“我们也下场露一手让小辈瞧瞧如何?”

    爱凑热闹的杜柏英道:“好哇!咱三人齐上场来个‘三英战吕布’,让继业、贵儿、显儿轮流充当吕布”众人齐声叫好。

    节令已是三月天气,马上争打几十回合三个老将都已出汗。杨衮饮酒过量,尤觉热不可当,下马解衣用扇降温伤了风,到了夜里竟发起烧来。请郎中诊视,道是:得了‘卸甲风’,换医多人,疗效甚微。杨继业衣不解带守护十多天,终是天年已尽,撒手人寰。

    佘赛花虽是身体不便,仍坚持每日晨昏到公婆房中问安。真是子孝、媳贤、公严、婆慈、其乐融融。

    过了月余,赛花产下一子,取名‘大郎’官名按五台山闲云大师测算的家祠谱叫杨延平’。(注,杨业在五台山学艺时间,偶然说起杨家上几代人都是单传独子,不知后代宗祠能否延续下去?闲云大师给起了一卦道:“从卦象上的‘延、宗、文、志、凯、达、再、继’签语看,你以下八代后继有人!八代以后就不可知矣!”于是杨业就以这八个字开始排辈)满月之日设宴庆贺,火塘砦老一辈弟兄、芮州下属一府四州十二县官员都到府贺喜。杨衮心怀大开,不免多用了几杯酒。

    却说杨继业、佘赛花新婚燕尔,小夫妻终日你怜我爱、如胶似漆;对文较武、举案齐眉;出双入对、相敬如宾;不觉一月有余。杨继业想到离家日久,就向岳父提出于归。

    佘柏洪每日看小夫妻,讲文习武,互敬互爱,承欢膝下享天伦之乐,老怀甚慰。听得两人要走心中十分不悦,对杨继业道:“老夫仅此一女,膝下承欢,一旦离家,想见甚难,贤婿可否再宽住数月,以慰老夫心怀?”杨继业见老人情甚可怜,不忍坚拒,只好答应再住一段时间,为免家中父母挂念,特派杨洪先行返回火塘砦报平安。

    欢乐光阴易渡,弹指数月过去。佘赛话已经有喜出身,行动不便。佘柏洪再不拘小节亦不能叫嫁出去的女儿在娘家生孩子。只好打点了五车嫁妆,套了一辆轻便轿车让佘赛花乘坐,由陪嫁大丫头‘四凤’率四十六名陪嫁女兵及两百名陪嫁庄丁护卫,送女去婆家。

阅读话说杨家将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随机推荐:打脸是门技术活炼明大秦之万代帝王都市之最强仙道重生之追爱少女火影之超级副本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