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合作社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umixs.info

    他们屁股下面坐着的乃是类似后世榻榻米一样的“榻椅”,并不是刘曜发明的长腿靠椅。

    根本原因是为了符合礼制!

    类似这等正式场合的官方会议,刘曜也从没有打破这种规矩,而是选择入乡随俗。

    刘曜在建章宫前殿召开朝议,大臣们屁股下坐着的也是这种榻椅。

    虽说刘曜发明的靠椅等物件在他大本营九郡一区境内普及的很广,但也只有在书房、卧房、客栈包房等私人场所内,才能看见后世常见的座椅板凳。

    陈鹤环视众人,平淡淡道了一句:“都坐吧!”

    待众人落座之后,他拆开手中的公文包,从里面捏出厚厚一叠公文。

    “诸君,请务必仔细研读,此乃大王颁布的最新政令公文!”

    陈鹤把那叠公文递给旁边的一个里长,后者抽了一张,接着传给了后面一个人。

    一张公文与报纸一样,有四个面,文字较小,里面的内容非常丰富。

    而且,在公文首面的右上角,有一个拇指大小的正方形黑框,里面写着“内部”两个字。

    “内部”二字表示这公文属于朝廷内部资料,严禁外传!

    公文很快分发完毕,现场众人皆低头认真的细细阅读。

    得益于夜校扫盲班及汉语拼音的功劳,如今刘曜大本营九郡一区境内的地方官员,基本上识字量都在千字以上。

    为了确保治下基层的官员和百姓可以理解,刘曜在命程昱草拟政令内容的时候,要求使用了口语化的行文方式。

    陈家乡的众里长、保长代表理解起来,并不会有障碍,毕竟政令内容之中没有生僻字。

    “大王爱民如子,如今颁布这等善政,我等自当积极遵从!”保原亭长韩鹏率先表达了他的态度。

    陈家亭升格为陈家乡之后,下面划分出了两个亭,即西李亭、保原亭。

    陈鹤寻声望去,发现是在场众人之中年级最小的韩鹏,便没有说话。

    韩鹏是最早一批迁入陈家村的外来户,他的大姐当年带着他与他的弟弟和他的二姐,随着其他的韩姓人一起迁入了陈家村。

    当时陈鹤出于种种考虑,纳了韩鹏大姐为妾。

    目前,韩姓人占了陈家乡总人数的一成多,仅次于陈姓人、李姓人。

    陈鹤扭过头,朝旁边的一位老者瞅去,询问道:“李老,你怎么看?”

    被陈鹤唤做“李老”的人,也是最早一批迁入陈家村的外来户,是目前西李亭的亭长。

    李姓是陈家乡现在的第二大姓,李姓人占了陈家乡总人数的二成,仅次于占陈家乡总人数五成的陈姓人。

    “政策虽好,但实施起来,恐怕有不少难度。建设‘公共养殖场’倒不难,老农我尽管识几个字,可毕竟没读过书,真不知该如何施行这‘农村合作社’制度。”

    李老的一番话,得到了不少人的附和。

    听着众人的议论声,陈鹤慢慢陷入了沉思。

    刘曜颁布的政令,涵盖的范围较广。

    他把百姓集团负责办理义客牍事务的部门,并入了地方政府机构,也对集团其他的部分职能部门进行了调整。

    有的并入了政府,有的分给了其他部门。

    比如,取消象征百姓集团义客身份的义客牍,新置象征刘曜治下公民身份的身份证。

    最终的结果是,凡是他治下的公民,一律享有原百姓集团义客才能享有的生育福利及其他福利。

    为了鼓励生育,朝廷御史台还新出了一个法律,凡楚王治下公民,皆有娶一位妻子,纳两房小妾,收三位通房婢女的权力!

    也就是说,只要你有钱,娶得起这些老婆,那么以后生出来的孩子,朝廷也会帮你一起养到规定的年限!

    妻子与小妾必须是楚王治下公民身份,婢女不限身份,哪怕不是楚王治下公民身份都行。

    其他福利里面有一项,那就是百姓集团会收购山药、芋头以及农村土特产,这会让老百姓得到一笔除谷物之外的收入。

    虽然会增加刘曜的财政负担,但可以稳定民心,增加人口,促进百姓生产。

    在士人方面。

    公文告知各地读书人,想要做官,请到各忠义学府或地方政府,找到当地的忠义学社,让学社开具一个士人证明。

    凭着士人证明方可参加接下来楚王朝庭举办的察举、科考及竞选,从而走入仕途。

    对于那些没读过书,但是也想做官的人,请不要着急,朝廷马上就会在每个县开设太学分院。

    届时,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人,不分男女,只要是想进入各县太学分院读书的非读书人,都可以去招生办报到。

    各县太学分院会对学员进行强化集中培训,白天有五个时辰的课程,晚上有两个时辰的课程。

    食宿学员自理,学费三个月一万钱,教授课程的讲席朝廷会安排。

    太学分院每三个月举办一次结业考试,凡考试合格者,朝廷会授予士人证明。

    以上这些政策执行之后,对于他们这些地方官员的个人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说实话,他们当中的年轻人,应该会积极去实现“一妻两妾三通房”的目标。

    除了可以光明正大的纳妾和收通房丫鬟,享受美色之外。

    像去太学分院读书,或者去找忠义学社开具士人证明,这些事,他们倒不太在意。

    因为他们已经算是朝廷的官员,虽说是基层官员,可他们习惯了现在的生活。

    除非是家中有读过书的人,会对士人相关的政策特别上心。

    但陈鹤表示,他家中几个孩子都在滇池县中学读过书,而他就不太在意这个。

    只因为他非常清楚自家孩子的水平,是真的不怎么样!

    他与李老最在意的是,公文之中提到的农村合作社模式,究竟该如何施行,会遇到那些问题?

    陈鹤曾通过帝国时报,见过《三王停战协议》的内容,深知增加富裕百姓的数量,是刘曜赢得三年之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他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毛头小子了,自然能看得出这些政策背后的目的。

    刘曜颁布的生育奖励和配套出台的允许“一妻两妾三通房”法律规定,乃是为了提高人口数量。

    在各县成立太学分院,并高价招生,一是为了给地方上的富人(中、小地主)一个培养子弟入仕的机会,同时也可趁机大赚一笔,另一个目的就是在短期内培养大量士人(中、小地主出身的寒门士人)。

    陈鹤未来能在官场上走到什么样高度,是靠政绩说话。

    他若能让陈家乡富裕百姓的数量在三年之内翻上几倍,绝对是大大的政绩!

    韩鹏见自家姐夫一直沉默,忍不住插嘴道:“我等依公文所示,照做即可,此有何难?”

    公文里介绍了农村合作社模式,也举了建造公共养殖场的例子。

    保持各地军民合作的方式,集中某一个生产队的力量开建某类养殖场,即为公共养殖场。

    以各生产小组,分组轮流养殖公共家禽家畜,将收获的鸡鸭鹅蛋,成年的猪、牛、羊等卖给百姓集团,从而获利。

    这样一套乡里百姓分工合作,从而致富的制度,即为农村合作社制度。

    具体如何计算工分,如何分配卖掉家禽家畜而获得钱粮,公文里都举了例子。

    对于合作社的介绍不可谓不详细!

    韩鹏不理解陈鹤与李老究竟在沉思什么!

    陈鹤无视了韩鹏的话,左右看了看在场的众人,问道:“诸君以为,推广合作社制度,该从何入手?”

    陈鹤刚一进门,原来坐着的众里长、保长代表,急忙站了起来。

    甚至有人因为反应太快,而不小心摔了一下。

    望着眼前这座两层的办公楼,陈鹤心中非常的得意。

    他早就看出陈家亭发展成为陈家乡乃是必然,故而当年在建造亭里公署的时候,他鼓动那些里长、保长们多掏点钱,建个两层的。

    若非他当初的高瞻远瞩,提议在二楼建一间巨大的会议厅。

    他走到车头前,打开前车篮的盖子,从篮子里取出一个三寸厚的牛皮色文件袋——刘曜早年发明的公文包,然后踩着木质楼梯大步登上了二楼。

    他径直走到会议厅的门口,对守在门外向他行躬身礼的两名保安点了点头,接着推门而入。

    “陈乡长!”

    原先亭里商铺、客栈集中的地方,被整改成了陈家乡的行政治所,那里从而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陈家集。

    陈家乡最初是一片坐落在半山腰的村落,因为距离滇池县只有几十里路,所以随着滇池县的发展,不断有外来人口的迁入,村落的范围也逐渐变大,以至于扩张到了山脚下。

    刘曜当初要发展县城周边的经济,就不得不普及水泥路,陈家村是当年最早修建水泥路的一个村落之一。

    恐怕在他召集治下十八个里长、三十个保长代表开会,宣布陈家亭升格为陈家乡的重大喜讯时,很有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场所。

    陈鹤把自行车推入楼梯走道下的拐角里面,接着拍了拍上衣下裳表面的灰尘,整了一下弁冠。

    虽然只有两米五的宽度,但其却是陈家集的主干道。

    幸好陈家集位于山脚下靠上的位置,陈鹤家在半山腰,骑自行车没花多少时间,便来到了刚揭牌不久的乡政府办公楼跟前。

    陈鹤用力踩着自行车的脚踏板,沿着脚下这条直通陈家集的水泥主干道,小心翼翼的快速前行。

    十天前,滇池县令回复了他的申请,陈家亭顺利升级为陈家乡。

    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陈家村修建了第二条水泥路,然后是第三条、第四条。

    到目前,陈家乡已经有八条水泥路,通往滇池县城的主干道已扩建到了六米宽。

    陈鹤脚下的水泥路,是前年刚修的,属于主干道下面的一条支路。

    村子不断变大,人口越来越多,自然就会产生各种商业行为。

    最开始是有农人销售自家的水果、家禽一类,后来有人开了杂货铺,接着餐馆、裁缝店、家畜肉铺子等等也慢慢出现。

    熹平二年,八月二十日。

    滇池县,陈家乡。

    暴雨初停,空气之中弥漫着淡淡的土腥味。

阅读汉第三帝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随机推荐:打脸是门技术活炼明大秦之万代帝王都市之最强仙道重生之追爱少女火影之超级副本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