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李亨登基 李泌奉诏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umixs.info

    御史中丞裴冕用祥和诚恳的面容看着太子,侃侃而谈,与李亨细细地剖析着登极的重要意义:

    “太子殿下啊,皇上已经厌倦了国事繁杂的大位,南幸蜀川。祖宗的宗社神器,必须有所依靠才行,天意人事,不可故意违背。如果殿下逡巡退让,失掉亿兆民心,就会大事已去!臣等还知道这个道理,何况如殿下这样聪明贤达的人呢!”

    太子李亨推辞道:“如果本太子能够南平寇逆,奉迎父皇的銮舆归京,然后退居太子储君的位置,侍膳在父皇的左右,岂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公等的建言,是不是有些过分呢?”

    李冕与杜鸿渐见太子李亨依然不能理解众臣的意思,不肯同意,就又进谏说:“殿下依靠父皇的盛德,有为天下之主的仪表。担任太子储君一职,二十余年,登基称帝,正在今日。凡事都应该以大局为重,把社稷和天下的兴亡放在首位。”裴冕不断地用大义和人之常情来说服李亨,“如今,虽然我们的皇上还健在,我们如今建议太子登基称帝,似乎有些犯上作乱的意思,甚至还有一些匪夷所思的意味。这些,我们都承认确实是如此。

    的确,我们这样的建议,当然也有我们自己的私心杂念,为我们自己的利益考虑的意思。但另一方面,我们这也是从大局做想,为天下苍生,为帝国的前途,为太子殿下考虑的缘故啊!

    天下有些事情的处理,我们不能仅仅拘泥于那些既定的原则,那些既定的规则,必须与时俱进,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才行啊!

    太子殿下啊,请你耐心地先听听我们的意见以后,再决定我们的建议是否可行,再作出你的明智的判断,您说好吗?”裴冕推心置腹地进谏道,“太子殿下,你认真地想过这件事没有?如今,那些亲密追随和陪伴殿下的文武官员以及禁卫军将士,他们差不多全部都是关中人。依人之常情,设身处地加以考虑,殿下想想,他们抛弃自己的亲人,远离自己的亲人,拼命追随殿下到底是为的什么呢?

    实际上,他们每个人日日夜夜都想早日回到自己的家里,与自己的亲人团聚。人心同然,我们稍稍推测一下,就能很快明白其中的道理。

    他们之所以把思亲之情深藏自己心底,愿意誓死追随殿下,到沙漠边塞来伺候殿下,只不过希望建立一点功劳,蒙受皇家的恩赐,光宗耀祖,封妻荫子而已!

    总之,他们是利之所引,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有什么特别远大的志向和理想所致。

    而如今,殿下在名义上还只是一个太子,一个储君,一个未来的君王而已!以太子殿下如今的地位,并不能给予他们所希望的那一切,而只有君王才能够拥有这些权利。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殿下不能够及时地凝聚这些容易离散的人心,使将士们有所希盼的话,那么人心一旦瓦解,就不可能再次凝聚。

    所以,微臣希望殿下能为帝国的长远利益着想,暂时抛弃掉那些小孝,勉强接受人民的拥护,登极称帝。

    如此,则人心有望,大业可成!所以,臣等才敢以死相请殿下登基!”

    御史中丞裴冕与朔方留后杜鸿渐的劝说,令太子李亨实在难以拒绝。李静忠也走上前来,劝说李亨。

    接着,灵武的众臣也多次呈递奏章建议此事,希望太子能够马上顺应大家的心意,登基继位。灵武的众臣前后总计呈递了五次请愿书,太子李亨最终无法推辞,这才勉强地表示答应。

    当天,七月十二日,四十六岁的太子李亨在灵武城的南楼,举行简单的登基仪式,宣布正式登极称帝。

    城楼下,文武百官三跪九叩,不断地欢呼行礼。

    高台上的李亨百感交集,叹息流泪不已,接受了臣民的拥戴。但李亨的内心,却有些愧意,觉得对不起自己的父亲。

    登基后,李亨立即改年号为至德,并且将天宝十五年改为至德元载,父皇李隆基被推尊为太上皇。

    接着,李亨大肆封官任爵。他授以杜鸿渐兵部郎中,与崔漪并知中书舍人事,任命裴冕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任命吕崇责为关内节度使、薛景仙为扶风太守,兼防御使,郭英乂为天水太守,兼防御使。

    其时,李隆基入蜀后,就想下诏书令太子李亨全权指挥天下兵马讨伐安禄山叛军,完成收复两京的重任。

    可李隆基的诏书还未下达,而灵武新皇帝李亨的使者已至蜀郡府衙,李隆基“始知皇太子即位”。

    于是,他不得已而“用灵武册称上皇,诏称诰。”

    李隆基闻听太子登基的消息,那是悲喜交集。

    权衡利弊之下,李隆基立即派韦见素、房琯、崔涣奉传国玉玺,册封玉册到灵武对太子加以册立,对太子李亨的即位予以正式的承认。

    接着,李隆基又任命自己的儿子永王李璘为江陵府都督,领山南东路、黔中、岭南、江南西路各道;盛王李琦为广陵郡大部督,领江南东路、淮南、河南各道;丰王李珙为武威郡都督,领河西、陇右、安西、北庭各道。

    所以,后来,李亨为了表示对父皇的尊重,又加上房琯拥有虚名,遂用房琯担任自己的宰相。

    登基那一天,李亨的内心感情的确也是非常复杂的。

    自己的登基,就意味着多年来险象环生的太子生涯从此划上了一个句号,如今,自己具有了一个新的皇帝的身份。虽然多年的老对头杨国忠也已经命丧马嵬,化为脓血,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也早就成为了冢中枯骨,化为尘土,自己今日正式登基,终于可以一展愁眉,一吐心中的怨气了;但李亨的心里其实并不轻松,而是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压力。即位登基,就意味着从今以后,所有的国家大事,都必须要李亨自己去拿定主意,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一切都听从父皇的旨意,而所有的政策失误,也都需要自己去承担应担的责任,并寻找补救应对的措施。

    李亨正式宣布登极,在四海近乎分崩离析的严峻时刻,率先在灵武举起了平叛的大旗,给全国臣民带来了复兴的希望,带来了指引,带来了光明。

    然而,李亨如今身处的灵武,却与京师长安相距遥远,而叛军已牢牢地占据和控制着两京。所以,要想收复沦陷的失地,重回京师长安,平叛靖乱仍然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绝对不能够掉以轻心的事情。

    然而,不管怎么说,李亨灵武即位,首先就意味着他率先打出了号召天下吏民平叛靖乱的大旗,使天下的百姓从此有了向往,有了主心骨,也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李亨登基的消息传到叛军占领区,极大地鼓舞了各地的抵抗运动,很快从政治上扭转了皇帝李隆基出逃以后,全国群龙无首,平叛战争的被动局面。

    就这样,全国各地又重新燃起了抗敌报国、誓死与叛军决战到底的熊熊火焰。

    这是李亨在灵武自立朝廷的根本理由,也是李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惟一基础和胜利的前提。

    李亨知道,自己登基称帝,就意味着有提前抢班的嫌疑,就可能会与父皇形成对立的局面,这是招父皇的大忌的。然而,这个提议,已经经过了文武官员们的多日磋商,形成了定局。

    所以,为了说服太子李亨,大家一致推荐御史中丞裴冕,与杜鸿渐、崔漪等人亲自来到太子李亨的处所,与李亨展开详尽的讨论,试图取得李亨的同意。

    安禄山叛军暴虐,到处烧杀抢掠,已经大失人心,人人欲诛之而后快。

    人心思唐,朝廷的向心力还在。而沦陷区的百姓,只是迫于叛贼的高压政策,暂时虚与委蛇而已。只要我们振臂一呼,大军一起,那么民众定会奋起响应。那时,再多的叛军都不值一惧,都是完全不够我们的屠杀的。

    所以,末将以为,太子殿下,你尽可放心地在这里坐镇,不用忧心。其他的问题,都让臣子们为你解决!”

    然而不久,朔方将领们私下商讨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就又摆在了李亨的面前。这个问题,令太子李亨有些始料未及,觉得有些左右为难,不知如何妥善地应对。

    天宝十五年(756年7月12日),御史中丞裴冕,留后杜鸿渐等三十多位文武官员共同上书,建议太子李亨遵照老爹李隆基从前的意愿,正式登极称帝,以便名正言顺地对天下发号施令。

    听了这个建议,李亨大吃一惊,立即断然拒绝。

    接着,朔方战区留后杜鸿渐召集众将,为太子洗尘,盛宴招待太子李亨父子一行。

    朔方战区留后杜鸿渐为了打消李亨的疑惧,还亲自晋见李亨,为太子分析天下大势:

    “太子殿下,请你放心在这里驻扎,召唤勤王大军!

    听了朔方留后杜鸿渐的分析,李亨笑逐颜开,一扫脸上的阴霾。

    至此,太子李亨方能放心地在灵武安顿下来。他日夜整顿军政要务,下旨各位亲王及将领们训练军队,日夜策划复兴社稷大业。

    正因为如此,所以,末将建议:首先,我们应该整训我们的部队,加紧训练我们的军马,等待有利的时机。一旦时机成熟,我们就可以挥军南下,痛击叛军。

    同时,我们还应该把政治号召的文告,传递到天下各个角落。这样,就可以达到收揽民心,集结天下豪杰和忠义之士,打击叛贼嚣张气焰的目的。

    灵武倚黄河之利,农业发达、水利资源十分丰富。黄河自南而北,流经境内四十七公里。由于灵武地处宁夏引黄灌区的精华地带,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

    朔方战区留后杜鸿渐召集众将,亲到郊外迎接太子李亨。太子李亨受到了朔方战区将领们空前隆重的欢迎,令李亨躁动不安的心情稍稍平静。

    如今,安禄山叛贼的贼势虽然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不可一世,但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势。

    而且,朝廷的北方郡县,大多数都依然忠于朝廷。他们忠于皇上,忠于帝国,正在拼死守城抵抗,等待国家复兴。这样,安禄山叛军就有了后顾之忧,心腹之疾。

    现在,太子殿下又亲临灵武,坐镇指挥,末将相信,一定能够扭转乾坤。

    现在,请殿下耐心地听听末将的分析,你就会更加地充满信心。不是末将夸口,我们朔方战区是全国精兵的所在地,一向以兵精粮足,兵强马壮而著称。

    现在,我们西部的吐蕃王国正跟我们和解,北方的回纥汗国也向我们归附。我们并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担心自己的腹背受敌。

    3

    7月9日,太子李亨一行率领以禁卫军为主的军队,顺利抵达朔方战区总部所在地-灵武。

    灵武,在银川市以南,古称灵州,靠近边塞长城。

阅读乱世贤相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随机推荐:打脸是门技术活炼明大秦之万代帝王都市之最强仙道重生之追爱少女火影之超级副本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